摘要:2019年5月22日,最高檢召開“打擊虛假訴訟 共築司法誠信”新聞發佈會,通報近年來檢察機關加強虛假訴訟監督工作情況,發佈最高檢第十四批指導性案例,乾貨衆多。在“打擊虛假訴訟 共築司法誠信”新聞發佈會上,最高檢發佈5起虛假訴訟類監督案件制髮指導性案例。

虛假訴訟俗稱“打假官司”

在咱們身邊並不少見

當事人選擇“打假官司”

有的虛構案件事實

有的捏造法律關係

有的僞造訴訟證據

炮製出假案子、假訟爭

只爲獲取非法利益

這種行爲惡意利用國家司法制度

實現個人目的

還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

嚴重破壞了社會誠信

損害了司法的公平、公正和公信

2019年5月22日,最高檢召開“打擊虛假訴訟 共築司法誠信”新聞發佈會,通報近年來檢察機關加強虛假訴訟監督工作情況,發佈最高檢第十四批指導性案例,乾貨衆多。

虛假訴訟也有“保護傘”和“智囊團”!

全國檢察機關27個月

共監督5455件“假官司”

虛假訴訟也有“保護傘”和“智囊團”!

2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在“打擊虛假訴訟 共築司法誠信”新聞發佈會上披露,2017年-2019年3月,全國檢察機關共監督虛假訴訟民事案件5455件,其中2017年辦理1920件,2018年辦理2883件,2019年第一季度辦理652件,上升趨勢明顯。在提出抗訴和再審檢察建議的3927件案件中,56%爲借款糾紛,其次最多的是勞動合同糾紛(12%)和房屋買賣合同糾紛(4.3%)。

虛假訴訟方式隱蔽查處難度大

集中於涉財型糾紛

虛假訴訟也有“保護傘”和“智囊團”!

最高檢第六檢察廳廳長元明在“打擊虛假訴訟 共築司法誠信”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虛假訴訟的特點和危害主要有:①侵害利益多元化,嚴重妨害司法秩序 ② 方式隱蔽多樣,發現查處難度大(主體之間通常具有特殊利益關係;手段隱蔽,難以識別)③往往缺乏對抗性,調解結案居多④案件數量仍然處於高發階段,類型集中於涉財型糾紛。

虛假訴訟也有

“保護傘”和“智囊團”

虛假訴訟隱蔽性強,尤其虛假訴訟手段隱蔽,難以識別。元明表示,虛假訴訟行爲人一般具備豐富的法律專業知識,具有一定的造假能力。個別律師充當司法掮客,“勾兌”當事人和承辦法官,成爲了虛假訴訟的“智囊”,爲虛假訴訟的順利進行出謀劃策,有的法官收受當事人賄賂後,充當虛假訴訟的“保護傘”。

張雪樵介紹,針對案件線索發現難、查證難、追責難等突出問題,檢察機關採取有效措施,取得一定成效。如加大對虛假訴訟監督的宣傳力度;用足用好調查覈實權,夯實監督查證基礎等。同時,檢察機關綜合運用查詢、調取證據材料、詢問當事人或案外人以及委託鑑定等調查措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經驗做法。

民間借貸糾紛

成爲虛假訴訟的“重災區”

虛假訴訟也有“保護傘”和“智囊團”!

元明表示,近年來,虛假訴訟主要集中在民間借貸糾紛、房地產權屬糾紛、離婚涉財糾紛、追索勞動報酬等幾類。因虛假訴訟的證據形式在外觀上更真實而不易被覺察,致使民間借貸糾紛成爲虛假訴訟的“重災區”。

嚴打涉及黑惡勢力的

“套路貸”等領域虛假民事訴訟

張雪樵表示,針對民間借貸、保險理賠、涉及黑惡勢力的“套路貸”等領域的虛假民事訴訟,最高檢第六檢察廳引導各地檢察機關開展專項監督活動。對涉嫌犯罪的,及時向公安機關移送,追究其刑事責任,不斷加大對民事虛假訴訟的查辦和懲治力度。

“近年來,各地檢察機關加強與人民法院、公安機關等部門協作配合,積極發現、查處涉及黑惡勢力的虛假民事訴訟案件。”張雪樵舉例,如福建省檢察院下發了《關於在全省民事檢察案件中排查涉黑涉惡違法犯罪線索的緊急通知》,深入排查涉黑惡案件背後的虛假訴訟線索。江蘇南通市檢察機關2017年起部署開展“套路貸”民事虛假訴訟專項監督,共監督90件案件,涉案金額高達3.09億元。

一公司假借款騙取法院支付令

造成上億國資流失

虛假訴訟也有“保護傘”和“智囊團”!

在“打擊虛假訴訟 共築司法誠信”新聞發佈會上,最高檢發佈5起虛假訴訟類監督案件制髮指導性案例。其中提到,廣州一置業公司分別與一國有企業公司下屬企業虛構251.846萬元和1600萬元的借款協議,騙取法院生效支付令,迅速達成和解協議,在執行中低價評估,以物抵債,造成價值1億餘元的國有資產流失。最終經檢察機關監督,挽回了國有資產損失。

董事長虛構借款事實申請債權分配

涉虛假訴訟罪被追刑責

最高檢發佈的指導性案例中還提到一起案件。陝西一實業公司董事長高某爲逃避債務,與7人合謀虛構該公司借款事實,並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債權文書,參與債權分配。檢察機關發出檢察建議後,法院裁定高某等4人因構成虛假訴訟罪被追究刑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