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的关注,每日1篇优质文稿与您醉话古今!)

导语:“避讳”在中国6000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总的特点是由无到有、由宽渐严、由简单到复杂,避讳对象的不断增多,避讳范围的不断扩大。由此产生了许许多多度因“避讳”而产生的历史故事或趣闻、或笑谈,或荒诞滑稽,或妙趣横生,不胜枚举,小编会陆续推出尤为“突出”事与粉丝们分享,欢迎您的关注!

小编上则文中说到我国唐代时避讳,尤其是避“家讳”风尚大盛,导致如李贺、刘熙古这样有奇才的人居然不能考取进士,另外还有很多因为避“家讳”辞官的更是不胜枚举。

但还有更奇特的避家讳的方式,甚至有点“变态”………

唐代有一位尚书名叫“韦有翼”,十分有才,历官补阙、户部郎中、安州刺史、睦州刺史。人为“中书舍人”。唐宣宗大中初,韦有翼又历同州刺史、陕虢观察使、刑部侍 郎、兵部侍郎、诸道盐铁转运使、梓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复人为吏部侍郎。据史载,韦尚书这人十分奇怪。

古代避讳引起的滑稽事(二):大喜临门,不准乐?不准“乐”!

第一奇事就是平生滴酒不沾。

“滴酒不沾”这放在现代可能是“养生”需要,人家追求健康。但若放在唐朝的达官贵人、官僚中,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清流”。因为在唐朝这个时代里,达官贵人滴酒不沾可真称得上“怪事”!

众所周知,中国诗歌在唐朝达到顶峰。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就有诗人两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共九百卷。作诗的人上自帝王、公卿、官僚,下至布衣,旁及僧、道,几乎遍及各个阶层。诗歌与唐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尤其是在公卿、官僚中国尤为盛行。

古代避讳引起的滑稽事(二):大喜临门,不准乐?不准“乐”!

但是自古“诗酒”一家,酒与诗的关系源远流长,以至于翻阅中国诗歌史的章章节节,随时都能闻到扑鼻的酒香。诗酒文化在唐朝是最辉煌的时期。

李白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现代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说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其他如晚唐诗人罗隐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王翰在《凉州词》中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连杜甫也有过饮酒助兴的经历:“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古代避讳引起的滑稽事(二):大喜临门,不准乐?不准“乐”!

可见,吟诗作对,怎么少得了酒啊!所以也难怪韦尚书一生吟诗无数,却不见有名篇存世,原来是未饮酒啊!

第二奇事是从来不笑

韦尚书他从来不笑,脸总阴着,被时人外号“冷脸”。他无论天大的喜事或趣事,人都笑了,甚至捧腹大笑,笑破肚子,他也不笑。“他那张脸就像用铁皮敲出来的盘子,又黑又硬,赛个铁面人”。

一次,韦尚书担任剑南东川节度副大使时,时人在酒楼最爱打赌的一件事,就是看谁能把韦尚书逗乐了,结果个个丢盔卸甲,掉头回去。

韦尚书如此怪,可不是因为脾气不好不笑、不饮酒,原来皆是因变态的“避讳”!

据《经史避名汇考》云:“韦有翼尚书有重名,平生不饮酒,不务欢笑,为家讳‘乐’也”。也就是说韦有翼因为其祖父名“乐”,为避“家讳”,就不能笑,谓之不能“乐”也!

韦有翼一闻宋代亦有相似的讳例,宋时有御史中丞名叫刘温叟,其父名“岳”,就避正讳“岳”及嫌名“乐”。据《青箱杂记》卷二云:“刘温叟父名岳,终身不听乐,不游嵩、华,每赴宴闻钧奏,回则号泣多时,曰:“若非君命,则不至于是”。所以其终生都不笑,不听曲乐,不游山!

古代避讳引起的滑稽事(二):大喜临门,不准乐?不准“乐”!

另类似的讳例还据《宋史》卷459载:“(徐积)三岁父死,以父名‘石’,终身不用石器,行遇石则避而不践。或问之,积日:‘吾遇之则怵然伤吾心,思吾亲,故不忍加足其上尔。”

也就是说我父亲名“石”,我岂能忍心脚踏“石”头上!

参考资料《经史避名汇考》、《宋史》、《青箱杂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