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1863年春,李鴻章率淮軍和“常勝軍”陸續攻下常熟、太倉、崑山、吳江、江陰等處,於11月中旬準備進攻蘇州。

蘇州城內太平守軍在慕王譚紹光的領導下浴血奮戰,打退了清軍一次又一次進攻。

譚紹光手下守城的太平軍將領有納王郜永寬、康王汪安均、寧王周文佳、比王伍貴文“四王”,以及張大洲、汪花班、汪有爲、範啓發“四天將”,他們控制着蘇州城內四分之三的兵力和六個城門中的四個。

戈登通過蘇州城內由常勝軍叛逃過去的白齊文所帶洋兵瞭解到,四王、四天將與慕王不合,而且郜雲官尚有投降之意。

二、誘降八王

李鴻章買通蘇州城內郜永寬等八名太平軍叛將,許以二品武官誘降,並由常勝軍首領英人戈登作保,折箭爲盟。

這八人果然殺了譚紹光,開城投降。

第二天八王派人將譚的首級送至清軍營中,在清軍對首級確認無誤後,郜永寬等人便打開蘇州城門之一的齊門放清軍入城。

清軍入城後,又對譚紹光的其他兵丁進行屠殺,死在清軍刀下的譚紹光舊部又有一千餘人,到此,投降順利結束。

三、鴻門宴

爲了殺死以郜永寬爲首的八降將,李鴻章設下宴席,邀請郜永寬等來赴宴,並準備在宴席中將其殺死。

接到李鴻章的邀請後,郜永寬等人欣然允諾。

次日,郜永寬在李鴻章設的宴席中出席,八人就座後,開始喝起酒來。酒席間,李鴻章讓身邊的八個武弁手捧紅頂花領的武服遞呈八人,郜永寬等人正要接受時,武弁們隨即撥出腰刀砍殺了郜永寬等八個降將。

終於,李鴻章實施了他殺降的行動。接着城內降卒皆屠,具體多少已難考證,一般認爲兩萬多。

四、是非功過

殺降事件引起了“常勝軍”戈登的不滿,揚言李鴻章背信棄義,提着槍去李鴻章軍營尋釁,一時中外輿論都將矛頭對準李鴻章。

但筆者認爲,八王該殺!

這八人並未真降,種種跡象表明隨時反水,恰恰是同爲曾經的太平軍降將程學啓,也是此次勸降的主使人,提醒了李鴻章; 加上李鴻章的弟弟李鶴章在幾個月前的太倉受降時,因爲太平軍的詐降而腿部中彈,差點丟掉性命導致李鴻章疑心加重,果斷下手。

2.留着這些人會有什麼後果?

加官進爵,放任繼續發展,就又是一羣朱全忠李克用,再造篡唐的五代十國亂世?

冷落一邊,這些人賊心不死隨時都會再次譁變,就像馮玉祥石友三孫殿英吳化文一樣,分分鐘再從後面捅你刀子?

3.名人評價

自詡理學家的曾國藩稱讚李鴻章:“此間近事,唯李少荃在蘇州殺降八王最快人意”、“殊爲眼明手辣”。

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給讀者的話:

喜歡杯酒的文章請點贊,關注,分享!歡迎推薦給您最好的朋友,歷史、國學、風俗等你來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