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很多糖友,从被诊断糖尿病的那天起,就视米饭为“猛虎”,要们不吃,要们只吃一点点。前两天有一位糖友告诉我他的一日三餐,听完之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你不饿吗?”他是怎么吃的呢?首先,早餐:两个鸡蛋、一碗菠菜蛋汤;午餐:蔬菜、1两荞麦面;晚餐:蔬菜、1两荞麦面。那么我们来看看,这样吃下来的血糖到底好不好。

血糖8.7,糖化血红蛋白8.0%,不吃饭血糖还是没有达标啊,那么为什么要克制自己的口腹之欲,吃些自己不习惯吃的呢?对于那些习惯主食吃米饭的人,不吃米饭,你真的不难受吗?

今天,蜜小厨就来帮助大家走出这个误区,让爱吃饭的人高高兴兴吃上饭。

米饭的确是高血糖指数(GI)的食物,书上都是这么写的。不过,并不是所有米饭的血糖反应都一样高。在吃米饭的时候,也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既能吃到大米饭,又能适度控制餐后血糖。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大米饭,GI值才能低一些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米饭的血糖反应到底有多高,和大米的品种、加工、烹调方法等细节都有密切的关系。只要做得合理,糖尿病人也是可以适当吃米饭的。

⑴颗粒细长的籼米(如泰国香米、印度米、南方籼米类型),血糖指数会低一些;

⑵短圆的粳米(如东北稻花香、天津小站米、日本越光米之类),质地更粘些,中国人最爱吃,而它们的血糖指数就高一些。

⑶粘性的糯米(它们是粽子、汤圆、打糕、糍粑之类的原料)则更高一些,甚至超过白糖。所以,糖友们要少食糯米

⑷泽糖米:泽糖米是江祺祥教授培育成功的具有较低升糖指数的新品种大米 。

一般来说,米粒的外观上看更为细长,直链淀粉含量越高,则GI值越低。

选择了相对低GI值的大米品种后,并不意味着烹饪后的大米饭就一定有低的GI值,毕竟人们不可能直接吃生米,烹饪条件影响很大。一般来说,煮饭的时间越长、放的水越多,或者大米提前用水浸泡过,都会增加它的GI值。

同样加水量时,蒸米饭的GI值高于煮米饭和炖米饭。

米可分为:糙米、精米、蒸谷米等。不同米,吃下去对血糖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有多项研究发现,如果把白米饭换成糙米饭或加入杂粮一起煮的饭,能降低患II型糖尿病的风险。所以,很多营养学家提倡吃糙米,日本也推荐用一半白米和一半糙米混合起来煮米饭。

米饭中加些豆类也是很好降低GI值得方法,我们称之为杂豆饭。

吃在冰箱里放一夜的冷米饭,对控制血糖反应有一定效果。只是,吃凉饭毕竟不那么好吃,而且对于消化不良者来说,就有点增加胃肠负担了。

综上所述,糖友们吃米饭时,首先要挑选大米的种类,米粒要细长,如泰国米、泽糖米等。其次,最红要的就是要注意米饭的烹调方式,在能煮熟的前提下,选择偏短的烹饪时间,偏少的加水量,不要长时间地提前浸泡,以降低米饭的GI值。我们还能在米饭中加入杂粮、杂豆来帮助降低米饭的GI值。

我们可以早上吃馒头、中午吃白米饭、晚上吃杂粮饭或者杂豆饭,这样既不会让你饿,也不会让你血糖升很高,毕竟,米饭是很多人的心头爱。主食摄入太少,很容易诱发低血糖,要知道一次低血糖的发生,会让你近年血糖控制达标的辛苦都白费了。

最后,蜜小厨想说,想吃米饭就去吃吧,注意控制量、选择合适的烹调方式和大米种类,做点自己想做的,这样心情也会好很多,要知道,血糖也会受心情影响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