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1892年)竣工,共历六帝136年,被中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呈前窄后宽之势,东西最宽62米,南北长156米(现存),总占地面积1,2885. 29平方米,建筑面积6,235.196平方米。

道光年间曾改称“鼎元社”,1923年复称“山陕会馆”,是中国会馆中唯一得到慈禧御笔之宝的民间商会建筑。整体建筑分前、中、后三进院落。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有:琉璃照壁、悬鉴楼、石牌坊、大拜殿、春秋楼。两侧相陪建筑有木旗杆、铁旗杆、东西辕门、东西马厩、钟、鼓楼、东、西长廊、腰楼、药王殿、马王殿、道坊院等。其中春秋楼及其附属建筑于咸丰七年为捻军所焚,现存建筑152间

悬鉴楼又名“八卦楼”,系会馆类建筑必不可少的戏楼,系会馆前院位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悬鉴楼兴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竣工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历时25年,是会馆第一期建筑之珍贵遗存。楼高30米,为三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15.70米,进深三间17.38米。面南为会馆之大门,俗称“山门”,檐廊宽敞,进深达3.68米;面北为戏台。这种一体两面之勾连搭结构设计巧妙,结合得体,颇具匠心 ..

铁旗杆位于山门前5.50米处,东西相距10.50米,通高17.60米。上、下枋雕仰覆莲,束腰分雕天马、麒麟、神牛等瑞兽。座上二铁狮,东雄西雌,体形硕健,昂首挺胸而立,方嘴巨目,双狮首内转45度,恰与游人目光相遇;其尾上竖后向北水平折转。铁旗杆下部直径24厘米,自铁狮背插入基座内,其直插云天之露明部分分为五段,据传为分节拥土法铸造而成,每段之结点铸莲花或云斗

社旗山陕会馆系当年寓居此地的山西、陕西二省商人集资兴建的同乡会馆,因馆内敬奉关公,为此又名关公祠、山陕庙,是一座商业会馆类建筑与关帝庙建筑结合的古建筑群。其建筑之时正处于中国古建筑发展史上最后一个高潮期。加之会馆这一建筑类型本身就是资本萌芽商业繁盛之产物,客居各地的富商大贾聚敛的大量钱财,为会馆建筑艺术之创造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持。社旗山陕会馆仅兴建春秋楼及附属建筑就花费白银70,7844两

琉璃照壁位于会馆整体建筑中轴线之最南端,南迎赊旗古镇最繁华之磁器街,北与会馆山门相对而立。壁高10.15米,宽10.60米,厚1.46米,青砖砌框。照壁之南面战乱中受到破坏,下部补以三个砖雕照壁盒子,中为“五龙捧圣”,左右分为“鸳鸯戏荷”与“凤戏牡丹”,画面清雅别致,不失为砖雕艺术之杰作。 .

从悬鉴楼看到的大拜殿。大拜殿立于月台之上,面阔三间15.39米;进深九椽,9.60米,通高15.10米,台阶高于月台面36厘米,高出庭院地面3米;单檐绿琉璃歇山卷棚顶,形象庄严、宏阔 ..

石牌坊,该牌坊雕刻琳琅满目,几乎集中了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悬雕、线雕等所有雕刻手法,各种雕刻配合协调,层次分明,搭配匀称,立体感极强。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