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杏林醫學網在線最新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廣大執業藥師考生帶來更多的幫助。】

第十八章 生物藥劑學

第一節 概述

生物藥劑學:是研究藥物及製劑在體內的吸收、分佈、代謝、排泄等過程,闡明藥物的劑型因素、生物因素與藥效間關係的一門科學。主要研究生物因素、劑型因素、體內吸收機理。

第二節 胃腸道吸收

吸收:指藥物從給藥部位進入體循環的過程,血管內給藥無吸收,其他都有吸收。

一、吸腸道吸收:小腸吸收最爲重要

(一)、生理因素的影響:1、胃腸道PH 2、胃空速率

3、食物:減慢胃空速率,推遲小腸內吸收

4、血液循環 5、胃腸分泌物

(二)、藥物理化性質的影響:

1、 解離常數和脂溶性:

4、 溶出速率的影響:

3、粒度

4、多晶型

三、藥物的穩定性:PH、酶

四、劑型因素的影響:溶液劑>混懸劑>膠囊劑>片劑>包衣片劑

1、 液體制劑:增加水溶液的粘度可減慢在胃中的吸收,2、 主動轉運則延長停留時間有利吸收。

口服藥物的油/水分配係數大,難於轉到胃中,吸收速度慢。

2、固體制劑

第三節 其他部位的吸收

1、 直腸吸收:不2、 易受酶影響

2、口腔吸收:被動擴散,遵循PH-分配假說

3、注射部位吸收:一般一級,混懸零級,影響吸收最主要爲血流速率。一般水溶性快,脂溶性慢。

4、皮膚吸收:影響因素:(1)藥物 (2)基質:乳劑型>水溶性>油脂性 (3)透皮促進劑 (4)皮膚方面

5、肺部吸收:是大分子藥物較好的給藥部位,控制粒度。2.5-3.0u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