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的原因可大可小,小至貧血、偏頭痛性眩暈,大至中風、腫瘤。75歲林黃阿姨常常頭暈、甚至天旋地轉送急診室;經醫師診斷,是高血壓和先天性心律不整所引起。

頭暈常見的兩種症狀

一般過了25歲,血管就會開始出現粥狀性的變化,導致血液循環不暢,易造成供血不良。臺中烏日林新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楊景旭指出,頭暈有兩種症狀:

1. 眩暈(vertigo):會出現天旋地轉、感到噁心想吐;

2. 頭暈(dizziness): 會覺得頭重腳輕,有時會出現眼前一片黑、不平衡的感覺。

中樞性頭暈須緊急就醫,判斷是否爲心臟疾病的問題,避免腦病變

中樞性頭暈須緊急就醫,判斷是否爲心臟疾病的問題,避免腦病變

“中樞性頭暈”須緊急就醫 避免腦中風、腦瘤

多數的頭暈屬於“周邊性頭暈”,主要是受到末梢血液循環及內耳不平衡影響,有時也會合並出現耳鳴、噁心、嘔吐等,如果最近有感冒等呼吸道感染,也會引起內耳前庭系統發炎,出現暈眩。

若是“中樞性頭暈”,臨牀上會伴隨其它症狀,像是一手一腳無力、說話不清楚、頭痛、步態不穩。這時必須緊急就醫,判斷是否爲心臟疾病的問題。這類型的頭暈不會自行緩解,還可能會造成緊急危險,如腦中風、血管病變、腦瘤等。

若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喝酒、肥胖、心血管疾病、年紀大於55歲,都是中風的高風險因子;如出現頭暈症狀,要小心是屬中樞性暈眩。若沒有即時救治,看似輕微暈眩,也可能潛藏大危機。

經檢查,林黃阿姨有高血壓病史及先天性心律不整,高血壓會因爲氣溫變化,造成不正常的血管收縮,而心臟忽快忽慢、不正常跳動,心律不整會出現頭暈、心悸等現象,經診斷爲周邊性頭暈,治療上可使用含抗組織胺的點滴、止暈及鎮靜安神的藥物,紓解不適症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