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庞大的帝国外表下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大汉朝廷早已腐朽不堪,宦官外戚乱政,卖官鬻爵之风盛行;百姓流离失所,因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不了,他们对统治者失去了希望。终于在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爆发了中国历史上规模较大的宗教形式的农民起义,张角大力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得到了非常多贫苦百姓的支持。一个月内,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大有推翻大汉王朝之势。这时有两位名将站了出来,在颠覆之际解救了大汉。

第一人是名将皇甫嵩,皇甫嵩上书建议解除党禁,出军费购买马匹征募兵士。于是以皇甫嵩为左中郎将,与右中郎将朱俊,各统一军,共同讨伐颍川黄巾。皇甫嵩第一战便借助风火,以少胜多,大败黄巾渠帅波才,随后又与朱俊击溃波才、彭脱余部,平定了颍川、汝南、陈国三郡。北上后,皇甫嵩击败东郡黄巾,生擒卜己。北上冀州后,皇甫嵩趁黄巾军懈怠,一举击破广宗黄巾,战绩惊人,“斩梁,获首三万级,赴河死者五万许人,焚烧车重三万余两,悉虏其妇子,系获甚众。”击败张梁后,皇甫嵩与郭典击败张角之弟张宝,平定了冀州。因为平定黄巾立下赫赫战功,“即拜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合八千户。”

中平五年,凉州人王国叛乱,包围陈仓,皇甫嵩与董卓前去救援。董卓建议快速行军以救陈仓,皇甫嵩则以兵法相驳,没有听从。后来王国久攻不下而撤军,董卓认为穷寇莫追,皇甫嵩则趁势追击大败叛军。董卓惭愧不已,对皇甫嵩羡慕嫉妒恨,二人间隙由此而生。董卓专政后,想要杀掉皇甫嵩,多亏皇甫嵩儿子皇甫坚寿说情才免除一死。

第二位名将便是皇甫嵩的搭档朱俊。光和元年,朱俊率五千人击败交趾群寇,降者数万。与皇甫嵩一样,朱俊的最大功劳也是平定黄巾起义。首先与皇甫嵩共同击败波才,平定三郡,之后前往南阳讨伐宛城的黄巾军。朱俊经过长期围攻,以一万八千人击败十余万人的黄巾军,斩杀渠帅赵弘。用声东击西的策略,攻进宛城,不久击破韩忠。之后,连续多次击溃宛城的黄巾余部,斩首数万。灵帝以朱俊有功,加官进爵,“明年春,遣使者持节拜俊右车骑将军,振旅还京师,以为光禄大夫,增邑五千,更封钱塘侯,加位特进。”董卓死后,李傕、郭汜二人劫持天子百官,朱俊也被郭汜挟持,朱俊的性格刚猛,当日便过于愤怒发病而死。

皇甫嵩与朱俊二人相互合作,共同讨伐黄巾,是平定黄巾的最大功臣,不论二人性格如何,却都是忠于汉室,一己之力挽救了即将倾覆的东汉政权,即使之后只存在了三十多年,但对他们来说,他们是精忠报国的英雄,值得后人追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