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苗是什麼?

“草苗爲苗族的一個支系。草苗服飾既不同於當地的侗族, 也不同於當地的其他苗苗, 有其自身的特點。草苗總人口約爲8萬多人,主要分佈在湘桂黔交界的三省坡及其附近的山地上。草苗從事農業, 以糧食生產爲主, 林業爲輔,盛產杉木、茶油、茶葉等經濟農作物。

草苗民俗十八怪

草苗第一怪:村村住在雲端外。

草苗屬山地民族,絕大部分居住在大山腰上,遠遠望去,就像住在雲端裏,有“山上草苗山下侗”之說。也有人據此推論“草苗”的來由。

草苗第二怪:娶新媳婦不公開。

在草苗,戀愛是十分自由的,多角戀愛十分普遍,因此也常常有 “悔婚”現象,所以娶嫁之前往往不予外人知曉,以免因娶嫁不成而尷尬。

草苗第三怪:男女分桌好招待。

在草苗,女客由女主作陪,男客由男主作陪,很少男女同桌共食。女賓主多在打油茶中交流,男賓主多在觥壺交錯中友誼,分桌就餐便於招待。

草苗第四怪:酒不離歌是一怪。

草苗人以歌伴酒是常事,特別是有正客(送親之客)到屋,更是明歌、酒歌不斷,一人領唱,衆人呼和,此起彼伏,直至酒醉歌歇。

草苗第五怪:油茶用刀不用筷。

草苗喫油茶不用筷子,而是用一片像刀狀的竹片拔茶。(現部分村寨已改用不鏽鋼小勺代替竹片)有人據此推論草苗是蒙古的後裔。不可考證。

草苗第六怪:相親三省跨界來。

草苗地處湘黔桂三省交界,村際婚姻也就是省際婚姻。有 “三十里路尋妻夫 九十里路尋人屋”之說。

草苗第七怪:主客喫茶通山寨。

草苗人以熱情好客著稱,每當有客人到訪,總被邀請到臨家或房族家喫茶用餐。特別是送親的主客更被盛情招待,必是通寨喫遍。所以送親必選知理能食之輩。

草苗第八怪:人人有橋溝上蓋。

在草苗,小孩出生,三朝酒之日必在河溝上爲小寶寶架設一“老橋”,作保命橋,每年小年之日必祭橋,至老不斷。女子婚嫁後,有的一直留在孃家,有的爲便於祭橋而被子女“遷移”而來。

草苗第九怪:月月都有節日在。

草苗節日很多,村與村、戶與戶都依託節日交流,增進感情。正月有初三和“記半”(元宵節)、二月有清明,三月有“三月三”,四月有“四月八”、五月“五月五”、六月有“六月六”和“喫新米“、七月有“七月十四”、“八月有“八月十五”、九月有“九月九”,再加上“下谷種”、“歇穀雨”、“藏剪”等小節,卻實是節日繁多。

草苗第十怪:酸魚酸鴨當主菜。

在草苗,每年殺鴨放塘都要用龐桶淹酸儲存起來。每當客人到來便開壇起石(淹藏魚鴨的龐桶都用大石緊壓)以招待,酸魚酸鴨自然是最美的主菜。

草苗第十一怪:人不識字歌成排。

草苗人人能歌,多種場合唱歌,上樑有歌,祭祀有歌,待客有歌,休閒取樂有歌,談情說愛更是歌語綿綿。除談情說愛的花歌外,草苗多種歌賦都是漢語記的歌詞。過去草苗沒有多少人識字,卻人人張嘴能歌,令人歎服。

草苗第十二怪:女性上衣過膝蓋。

草苗女性服裝是草苗族羣的主要標識之一,特別是女性上衣更是獨特,絳黑色,繡花邊,右開襟,長過膝蓋。有人據此推論草苗是蒙古族後裔。不可考證。

草苗第十三怪:十歲姑娘織腰帶。

草苗女孩自幼飛針走線,學縫習繡,個個心靈手巧。腰帶是女性最精美最複雜的服飾之一,也是男孩子最想得到的定情物,所以女孩學織腰帶最用心。

草苗第十四怪:牆角凳子不能挨。

在草苗人家,家家牆角置放一張凳子,專作已故長輩座椅,平常不能輕易搬動凳子,小孩也不能在凳子邊玩耍,以免冒犯長輩。(在湖南通道的草苗,尤其是吳姓,一般都設置供奉已故長輩的神龕(kan一聲))

草苗第十五怪:花園沒有遊人在。

草苗村寨附近都有一座作男女青年約會戀愛的山坡,草苗稱“崗花園”,熱戀中的男女青年常常相約“崗花園”,以歌傳情,不像城市裏花園供遊人遊玩。試想,山嶺上和風習習,情歌綿綿,自然風光與人文景緻交融,可稱人間絕景。

草苗第十六怪:村頭無樹不成寨

草苗每村都留樹護村,草苗稱“恆書”(可能是“風景樹”的音)。在草苗“恆書”倍受愛護,以傷害、砍伐“恆書”爲禁忌。

草苗第十七怪:後生單日不走寨。

草苗後生一般不在單日(如初一、初三等)走寨談戀愛,或許是以此爲約,作爲間歇;或許是雙日走寨,圖個雙數吉利。

草苗第十八怪:信物首選綠腰帶

草苗男女談戀愛都互送信物(定情物),男的一般送上衣,女孩則可送上衣、銀項圈、手鐲、繡花鞋、腰帶等,其中以腰帶(一般爲綠色)最受歡迎,因爲有“牽掛”“栓心”之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