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幹玎竹

來源 | 搜狐健康

癌症的治療和預防不僅需要醫院,也需要患者自身的努力。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建議,可嘗試在三級甲等醫院及省級以上衛生、藥監、醫保等與患者事務相關部門,推廣專司患者事務的部門、團隊、專員。患者事務的機構化法定化,有助於提高政府機關、醫療機構內設部門在患者事務方面的溝通與協調效率。

季加孚指出:“我們需要加強國內患者組織自身能力建設。患者組織是患者與政府機關、醫療機構之間的溝通橋樑,更是增進醫患互信,減少醫患矛盾、遏制醫患衝突的‘減壓閥’。試點患者結局報告制度。患者結局報告有利於提高醫患溝通效率,把醫生從大量簡單重複性答疑中解答出來,用於疑難雜症和患者體驗優化。可以嘗試在我國分城市試點患者結局報告制度,把患者端數據融入電子健康病歷(EHR)。”

“近年來,我國肺癌、乳腺癌及結直腸癌等發病呈顯著上升趨勢,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發病率仍居高不下。” 國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解讀了我國癌症發病的最新數據,“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超過350萬,死亡病例超過200萬,防控形勢嚴峻。我國最常見的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子宮頸癌、甲狀腺癌等。”

石遠凱表示,大多數人談癌色變,實際上癌症並不可怕。癌症是人體細胞在外界因素長期作用下,基因損傷和改變長期積累的結果,是一個多因素、多階段、複雜漸進的過程,從正常細胞發展到癌細胞通常需要十幾年到幾十年的時間。如果能早期發現,從癌細胞到出現臨牀表現的過程,少則5年,多則10年、20年,還有很多治好的機會,不必“談癌色變”。

近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傳司、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指導,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主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百姓健康頻道承辦的“2018 科學抗癌 關愛生命——抗癌路上 你我同行”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大型主題活動舉行。石遠凱、季加孚、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副院長梁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放射治療科行政主任曲寶林、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腹膜腫瘤外科主任李雁等多位知名腫瘤防治專家參加活動,從腫瘤的預防、檢查、治療、營養、運動、康復等多方面,爲現場觀衆進行了科普演講。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健康中國-腫瘤科普電視系列節目》啓動儀式。《健康中國-腫瘤科普電視系列節目》由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指導,百姓健康頻道承辦,將依託百姓健康頻道三位一體的“電視、網絡、手機”全媒體傳播矩陣,打造由《名醫堂》、《健康中國報道》、《百姓健康》、《健康衛士》、《在線發佈》、《電視醫學院》、《中華養生》、《健康那些事》、《動感生活》、《健康百科》十檔欄目組成的“專業化、權威性、服務型”大型腫瘤科普電視系列節目。

本次活動得到了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天壇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北大國際醫院的學術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