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亮劍》中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劇情,八路軍包圍日軍山崎大隊,李雲龍的獨立團在最後時刻負責主攻,李雲龍命令張大彪的一營集中全團三千六百枚手雷彈對日軍發起攻擊,張大彪帶領一營官兵向前挖掘坑道等到距離合適三千六百枚手雷彈向山崎大隊陣地扔去,頃刻之間山崎大隊被全部殲滅。有人說《亮劍》是抗日神劇鼻祖,這一場全殲山崎大隊的戰鬥就是證據之一,八路軍軍需匱乏怎麼能一塊動用三千多顆手雷彈,歷史真的是這樣的嗎?

《亮劍》果真抗日神劇鼻祖?打山崎大隊扔了3600枚手雷科學嗎?

歷史確實是這樣當時是能夠動用三千多枚手雷彈,獨立團所在的太行山區一二九師自給自足,艱苦奮鬥從1938年開始就涉足軍火生產,到1940年一二九師就有七個兵工廠,基本能滿足作戰部隊基礎裝備的日常需求,特別是在手雷生產方面據一二九師抗戰時的數據顯示,手雷產量最高時達到了驚人的月產二十萬枚,三千六百枚手雷彈在如此巨大的數據前並不算多。

《亮劍》果真抗日神劇鼻祖?打山崎大隊扔了3600枚手雷科學嗎?

爲什麼這種“邊區造”手雷彈產量如此之大,主要原因還是製造方法比較簡單,原材料僅需一個木柄,一些生鐵,加土法制作的黑火藥,只要經過幾個小時的培訓普通人便能學會,當時除了一二九師七個大兵工廠外還有許多生產手雷彈的小作坊,一名八路軍軍工廠工人回憶一個三口之家一天便能生產五十枚手雷彈,而且爆炸成功率超過百分之九十。

《亮劍》果真抗日神劇鼻祖?打山崎大隊扔了3600枚手雷科學嗎?

此外在書中雖說軍需處處長張萬和是李雲龍的大別山老鄉,李雲龍經常從他那裏“敲詐”,在戰鬥開始之前李雲龍就從張萬和手裏借了兩百箱手雷彈,不久之後果然在全殲山崎大隊時派上了大用場。

《亮劍》果真抗日神劇鼻祖?打山崎大隊扔了3600枚手雷科學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