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不管爱情多么美好,朋友请多么深厚,亲情都是一个人一辈子维系时间最久的感情之一,尤其是在农村,兄弟姐妹之间虽然有年岁上的差距,但一般也不大。在同一个家庭中长大,互相之间虽然可能因为玩具,衣服,文具盒等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闹得到父母面前评理的地步,但只要其中的一个受欺负了,其他的子女都能马上站出来,彼此维护。这其实也是很多农民希望看到的,因为农民觉得子女多了,等以后自己上了年纪了,不中用了,子女有事儿也帮不上忙的时候,他们彼此会成为彼此最可信的亲人,能够互相帮助。

在农村,老人总要求有钱的子女无条件去帮助穷的,这样合理吗?

可让农民没想到的是子女的成长赶上了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子女们没能像老辈人一样,男孩娶妻生子在家种地,女孩嫁到附近的农村,相夫教子,时不时的回娘家看看。在外部因素和自身努力程度的共同决定下,从小睡一张床,吃一锅饭的兄弟姐妹间长大后过上了全然不一样的生活,有开公司当老板,进出都是豪车的,还有只能咬牙打工,游走在城市的边缘的,按说子女间有不同的生活这是他们的事情,老人不该过多的干预,但在农村总出现老人“强迫”日子过得好有钱的子女去帮助穷的,这样合理吗?

在农村,老人总要求有钱的子女无条件去帮助穷的,这样合理吗?

在我看来,这样其实是不合理,但是老人的心情却是可以理解的,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说不合理是因为父母如果提出来让子女拿钱给其他子女的话,等于是用父母的身份“强迫”或者命令的,并且有点“道德绑架”的意味,因为父母都张嘴了,不给的话就是不听话,所以说来说去父母说这种话本身就是十分的不合理的,甚至有点不可理喻。还有些农民提这样的要求纯粹是出于爱子心切,让家里的女孩都拿钱给唯一的男孩花,并且这样的索要是无穷无尽的,最终不仅导致子女间关系不融洽,就连老人和子女间也没什么话说。

在农村,老人总要求有钱的子女无条件去帮助穷的,这样合理吗?

那为啥又说是可以理解的呢?农村常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子女间有差距很正常,但是从农民的角度看就不是这样了,横看竖看都是自己的子女,有些锦衣玉食,有些却粗茶淡饭都堪忧,老人看到后也就难免要横加干预了,从这一点来说也算是家庭资源的人为分配。只不过这种分配不宜过多,也要考虑子女的感受,而且无论如何不能演变成盲目的偏心和赤露露的索要。就像有些老人拎不清,对于不争气的子女不仅不加以管教,还总利用其他子女的孝心迫使他们去帮助不争气的那个,最终让子女间心里都不愉快。

在农村,老人总要求有钱的子女无条件去帮助穷的,这样合理吗?

农民内心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子女间和睦,并且能尽量的去帮助彼此,但很多老人却忽视了看起来过得好的子女也不见得真有那么好,说不定只是为了不让老人担心,也为了尽孝心而采取的报喜不报忧的做法呢?说到底,虽然老人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种做法是不太可行的,你觉得呢?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分享,评论,让更多的农民能看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