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張奕愷 蔡雅竹 孫佳)7月20日,周口師範學院機械與電信學院“青春擔當,星火傳承”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不忘初心,在潞城市文物旅遊發展中心的嶽萍麗老師的帶領下,實踐團來到翟店鎮賈村,找到山西省十大傑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杜同海老人;繼續尋找潞城傳統文化,爲此次實踐活動“潞城故事”口袋畫冊採集資料。

經過短暫車程,實踐團來到賈村賽社文化傳承人杜同海家中拜訪杜老師,老人家中有很多關於賽社活動的照片及證書,活動所需的民俗用品也在杜老師家中的偏房小心存放着。簡單介紹後,杜同海老師給實踐團詳細講解賽社文化的起源、詳細過程以及發展狀況等,據杜老師介紹,賈村迎神賽社涵括內容極爲豐富,而其核心及其不可分離的文化要素,簡言之曰“禮樂祀神”。迎神賽社活動充分體現“禮以節人,樂以和人”的禮樂制度。在形式上囊括從宋代舊已經定型的“供盞儀式”在文化內涵上集中傳統社會中官方祭祀與民間竈火的審美理念,是宗教祭祀與世俗娛樂的有機結合。對此,實踐團成員對賽社活動提出疑問,得到杜同海老師的詳細解答後。志願者們表示受益匪淺,並且此次的尋找之路讓志願者們切實瞭解非物質文化遺產—賽社文化。

隨後,志願者們來到村內碧霞宮內進行實地參觀考察。賈村碧霞宮坐北朝南,是民間竈火賽社主要活動場所,素有“先有碧霞宮,後有潞城縣”的美名。1995年進行了基本修復,同年,繪製道具圖紙,設計表演服飾,購制二月二香火會全套旗牌、鑾駕、傘扇。次年按賽社舊規恢復了賈村二月二民間社火表演,使民間社火在相沿的祭禮傳統和誠懇的尊奉行爲中,保持了原生態文化脈相。

第三站活動結束,實踐團成員們敬佩杜同海老師對傳統文化的堅守精神。在接受濃郁的傳統文化——賽社文化的薰陶之際,實踐團成員們不忘爲後期“潞城故事”口袋畫冊收集資料,加快此次實踐項目的進展。

(責任編輯:李文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