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戰區陸軍某團探索軍民融合有招法

讓深度融合爲催生戰鬥力服務

中國陸軍網訊(劉培忠、陳潔、秦慶剛)4月18日,中部戰區某團百餘名軍地代表齊聚一堂、共話合作,數字化營區建設軍地合作協議正式簽訂。這是該團深化軍民融合,引進地方先進理念和科學技術爲催生戰鬥力服務的一個縮影。

如何落實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爲戰鬥力提升增添新動能?創新軍地共育人才機制、啓動建設數字化營區、建立文化知識常態共享平臺……據瞭解,近年來,該團領導深入數十家軍工廠、科研院所等單位展開調研,探索走出了具有數字化部隊特點的軍民深度融合模式,實現了部隊所需與地方所能的無縫對接。

中部戰區陸軍某團探索軍民融合有招法

航天科普展現場

“部隊營區實現數字化、智能化,不僅能提升工作效率、便利官兵生活,更重要的是把軍民融合發展的落腳點落在了戰鬥力提升上。”該團總工程師趙學彬介紹,以請假審批爲例,網上流程化服務,將實現提交申請坐等結果,讓數據多跑路,戰士少跑腿,把心思全部集中到練兵備戰上。

硬件先進的同時,“軟件”必須跟上。該團還聯合航天二院所屬天劍學院開展“航天文化進軍營”宣講活動,以科普圖文展、科研專家授課、需求問答等方式聲文並茂地爲官兵普及航天知識,讓官兵對空天領域的熟知更進了一步,對作戰對象的認知也更加直觀。

軍民融合助力打贏。面對精操作懂維修的全能型人才短缺,制約部隊戰鬥力發展的實際。去年,該團藉助航天二院人才、技術優勢,建立軍地人才聯合培訓基地,共同打造了服務於雙方的資源共享、人才成長、技術交流“三大平臺”,形成“培訓有科研院所依託、教學有專家高工輔導、技術保障人才有裝備廠家代培”的人才培養機制。

中部戰區陸軍某團探索軍民融合有招法

如今,軍地共育這塊“試驗田”碩果累累。前不久,一場全員全裝緊急出動演練悄然展開,編隊機動過程中,某輛戰車突然拋錨,緊急時刻,官兵們迅速打開發動機艙自修自救,很快,戰車恢復行軍。據瞭解,近兩年裝備自修復率由新列裝時的40%提升至8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