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 年 7 月间,合肥市西郊焦岗头附近发现一座古墓葬,随即文物工作者展开了清理发掘,共出土陶俑、镇墓兽、陶明器、瓷器、铜钱和墓志等各类文物共计 44 件,这批文物现收藏于安徽博物院。

在这批文物中,价值最高的要数十余件陶俑了。首先来介绍最珍贵的两件守门按盾武士俑(图左),这两件陶俑高度均在 50 厘米以上,且表情、服饰匀刻画得极为精到。两俑头戴胄盔,肩披掩膊,胸护铠甲,内着窄袖衫,外披长风衣。胸铠左右再佩椭圆形护具,下襟挂两枚小铃。腰束宽带,下系腿裙,穿长袴,束中腿,脚蹬圆头靴。其中一件笑面武士,张口鼓目,右手按长形盾牌,左手握拳,拳心有小孔,可能原持有木质兵器,现已朽坏脱落,高 52 厘米,身宽 18 厘米;另一件为怒面武士,竖眉鼓目,左手按盾牌,右手握拳,高 50 厘米。它们原来位置分立于墓室棺台前之左右,笑面者居左,怒面者居右,共同为墓主人守门护卫。

除这两件守门按盾武士俑外,墓室左右壁又分置有 6 件护卫武士俑,皆呈立姿,竖眉大眼,头戴盔胄。有的盔顶突起,中心有圆孔,原插有盔缨,有的盔下缘有护围护颈,两肩披掩膊,胸前护胸铠,前胸和后背各佩两面椭圆形的护具,腰束宽带,铠下襟系小铃铛二枚,总体装束与前二俑类同,只是略小一号,高在 34 厘米左右。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武士俑雕刻极为细致,基本上还原了隋代护卫武士们的衣着装备情况,且多数保存完好,是研究隋唐时期军事文化的重要实物。也正因如此,其中两件护卫武士俑后来借调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其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更是为国内文史学者所认同。

看过武士俑,再来欣赏两件文吏俑。其中一件高 33 厘米,宽 10 厘米,站立姿,长胖脸,两目俯视。头戴前低后高的圆形梁冠,身穿圆领宽袖的长裳,外罩缭褶和裲裆,内衬圆领窄袖衫,腰束宽带,下着长袴与圆头靴。右手握拳,拳心留一孔,原执之物亦已脱落。左手藏于袖内,放于腰间。另一件高 34 厘米,正立姿,长脸尖颏,面带笑容。头戴梁冠,身穿开领宽袖衣,内为圆领窄袖衫。下着长袴,脚穿圆头靴。双手藏于窄袖内,拱于胸前。

文吏俑与武士俑之外,墓主人还有一群 " 仆人 ",其中包括侍女俑 3 件、跪拜俑 1 件、蹲俑 1 件。这些陶俑雕刻得也栩栩如生,衣冠服饰皆惟妙惟肖,再现了隋代各色人等的服装样式,甚为难得。

除了这些精美的陶俑外,还有一件体形健硕的陶马引人注目(图右)。这件陶马通高 42.5 厘米,身长 40.5 厘米,红陶质胎,以双合模工艺塑一匹战马形象。马四足立于一平面陶座之上,前足直立,后足略曲,又以清晰的线条刻画出马蹄和矫健的四肢。战马背上佩有鞍鞯,鞍鞯造形逼真,再以竖线饰出鞍鞯的纹理。马首佩戴笼头,并系缰绳置于鞍前。马颈下挂璎珞饰物九个,后背又佩有对称式的梅花饰品八朵。从笼头、缰绳到各类饰品无一不雕刻得细致入微,交待得清晰明了,成为我们今天了解当时战马装备的最好实物资料。而这件陶战马俑,原先应施有彩绘、描金等装饰,然因受土蚀剥落,今只见斑驳不清的彩绘痕迹,想必当初更为精美。

在这座墓葬的耳室和后室内又出土有大量的陶明器,古人视死如生,这些陶明器都是仿照墓主人日常生活用品而设置的,有陶磨、陶碓、陶仓房、陶厕所、陶井、陶车、陶猪、陶羊、陶鸡等。

最后来介绍这个墓葬出土的几件奇特的镇墓兽与人面鸟,镇墓兽两件,皆呈蹲坐状,脊背上有五撮竖鬃毛,长竖尾,尾梢卷成圆圈,前腿上部有一撮卷毛,四蹄向前皆伸四爪。其中一件为狮面,两耳向左右伸展,怒眉大眼,张口露牙。另一件为人面,头戴圆形小冠,竖眉圆眼,高鼻梁,狮形鼻,两腮肌肉凸起,嘴角下斜,整个面孔给人感觉极为凶神恶煞。

人面鸟也是两件,上身为人形,下身为鸟体,昂首挺胸,着开领宽袖上衣,两手藏于袖内,拱于胸前。翅膀合于脊背,尾部高翘,双腿并立,脚爪张开。其中一件为男子面,头戴小冠。另一件为女人面,梳髻。这种人面鸟是佛教传说中的圣鸟,名迦陵频伽,意为妙声鸟、美音鸟。相传此鸟在卵壳中就能鸣叫,音色清婉,和雅微妙,是天地间一切鸟声所不能及。

关于这座墓葬的主人,综合墓志及出土货币分析,墓主人葬于开皇六年(586 年)十月初二,生前曾官拜 " 伏波将军 "。" 伏波 " 是 " 平伏波涛 " 之意,而 " 伏波将军 " 自汉以来,历朝皆多有此封号。笔者查阅了《隋书》,受封 " 伏波将军 " 者亦无与此墓主卒年相符的,墓主为何人暂时难定,但想必是隋代一名高级将领。

据《隋书 · 地理志》记载:" 合肥,梁曰汝阴,置汝阴郡。后齐分置北陈郡。开皇初郡废,县改名焉。" 也就是说:合肥先为南朝梁的领地,名汝阴郡,后被北齐夺取,更名北陈郡,隋开皇初年,废郡改名合肥县。当时,合肥地处江淮要冲,隋据合肥以图南朝。开皇八年(588 年)隋军正是从合肥紧临的庐江出师渡江伐陈,而一统天下的。因此,开皇初年合肥一带定是重兵屯驻,硝烟弥漫。这位 " 伏波将军 " 开皇六年葬于合肥,随葬器物中的武士俑、陶战马俑,想必都与此时此地剑拔弩张的历史背景直接相关,这些也就成为研究合肥地方史的难得实物。

刘东 柳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