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恩比曾說:人類歷史上最有遠見、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在西方建立羅馬帝國的愷撒,另一位是在東方開創漢王朝的劉邦。國內很多人認爲劉邦能力很一般,並十分同情楚霸王項羽。實際上劉邦稱得上千古一帝,屢敗屢戰滅掉項羽,47歲起兵,七年登基稱帝,以政治手段翦除異姓王,基本完成統一。

更難得的是劉邦善於納諫,只要是好的建議,即使自己不認同也會採納,比如蕭何力勸封韓信爲大將軍,後來被迫封韓信爲齊王。爲了給劉盈一個穩定的江山,消滅了大部分潛在的威脅,還差點殺死樊噲。

儘管被詬病大殺功臣,但劉邦留下了陳平和周勃,他倆剷平了諸呂之亂,周勃兒子周亞夫平定了七國之亂。劉邦的軍事能力不算最強,但政治手腕幾乎無人可及。石勒曾說遇到劉秀可以與之逐鹿中原,遇到劉邦只能俯首稱臣,算是比較中肯的評價。

對比而言,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雖然功勳卓著,但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掃清六合,漢武帝有了文景之治的積累才能北擊匈奴,李世民能力政績都很強,沒有祖上的唐國公和獨孤氏的親戚關係也是枉然,趙匡胤建國就繼承了北周一百多個州。

再看看劉邦,起兵時是秦朝亭長,基本上就是草民一個,一無出身二無家業,最後建立偌大的漢朝,高下立現。得國正者,唯漢與明,那可不是亂說的!

至於被視爲恥辱的和親,在我看來更是高明,匈奴每次侵犯都是掠殺百姓數萬至數十萬,還要在邊境勞師動衆防禦,真不如和親換來和平休養生息,等實力強大了再打回去,這基本上就是大漢王朝的性格。打不過認慫發展一下再來,每個朝代都像明朝一樣硬拼,華夏族能否延續至今還很難說。再者歷史上只有強大的王朝才能和親,白登山之圍打個平手雙方纔和親,和親最多的朝代是漢唐,什麼時候見過宋朝和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