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姓七望”指的是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這七家士族門閥,是中國最後的貴族,他們的輝煌一共有兩個時期:兩晉北朝和唐朝。

自“九品中正制”確立以後,漢族士人講求門第出身,士族門閥一方面累代高官積累了強大的政治資本,另一方面盤踞地方、對當地民衆有深厚的影響力,這兩點造成了無論如何改朝換代,統治者爲了天下穩定都需要拉攏士族門閥,而“五姓七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實際上“五姓七望”到唐朝初年在朝堂上並無絕對優勢,一方面是唐朝的起家隊伍“關隴軍事集團”佔據高位;另一方面是科舉考試製度使得大量寒門子弟充斥朝堂。但“五姓七望”依靠詩書禮樂傳家,紮根地方,在全天下的影響力都是無與倫比的,甚至於皇帝的打壓也沒有用。

唐太宗李世民下令編修《氏族志》,但朝廷官員竟然無視皇室權威,將博陵崔氏排爲天下第一。後在太宗的干預下,《氏族志》抬高了皇室,對“五姓七望”進行了壓制,但卻沒取得實際效果。

唐高宗李治爲了打破“五姓七望”世代聯姻的情況,以法律的形式頒佈禁婚詔,禁止私自聯姻,可惜不但沒有阻止聯姻的情況,反而抬高了“五姓七望”女子的身價,高官顯貴無不以娶“五姓七望”女子爲榮。

“安史之亂”後,李唐皇室不得不借助“五姓七望”的力量穩定天下,因此士族門閥子弟充斥朝堂,滎陽鄭氏連續出現了十多位宰相和重臣;清河崔氏出了8位宰相;范陽盧氏做官的超過百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