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日本人有很多奇葩的另類文化,比如生殖崇拜、裸體節,AV文化、Kancho等,總感覺日本文化就是奔着“下三路”來的。跟這些比起來,日軍軍帽上的這幾塊布還算的上“正常”一點。

日本兵的軍帽上爲什麼會有兩塊布?

日軍軍帽後邊的這幾塊布被稱爲"軍帽垂布",簡稱"帽垂",是日軍配發的制式用具。日軍最早配發"帽垂"是在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給佔領臺灣的日軍配發"軍帽垂布",這種"帽垂"廣泛使用則是在日軍侵華之後。

從起源上說,日軍軍帽上的“帽垂”有兩個來源:

一是源自日本古代的遮陽簾、護頸簾。早在日本的戰國時期,日本足輕(普通步兵)的陣笠(出征作戰時戴的斗笠)後面就有遮陽簾,那時的士兵頭上戴着斗笠,斗笠下掛着一塊垂布。作用自然是遮陽。

日本兵的軍帽上爲什麼會有兩塊布?

在平安時代以後,日本軍服盔甲就普遍採用護頸簾,足輕和槍兵隊用布簾,而高級武士和剃刀武士則有鋼製頭盔。甚至在幕府末期,幕府的火槍兵在採用了法國式的軍服後,仍保留了陣笠(當然也保留了護頸簾)。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了傳統文化和西方相結合,也就衍生出了帶有帽垂結構的軍帽。

日本兵的軍帽上爲什麼會有兩塊布?

二是源自中國古代士兵帽子上的“透風襟”。主要用來防塵、防蚊蟲;晴天可以遮陽,雨天防雨水滲入領口。過去上千年,日本一直將中國當作學習的榜樣,這種小細節也不例外。不過,日本人將一整塊布改成幾塊布,就成了四片布組成的這種帽垂。

三是源自於法國軍隊的帽垂。法國軍隊使用帽垂最早始於北非軍團,由於經常在戈壁灘作戰,爲了防止士兵被太陽灼傷後頸,同時阻擋沙子吹進衣服裏面,法國人創造了整片式的帽垂。

日本兵的軍帽上爲什麼會有兩塊布?

19世紀後期,日本掀起了明治維新運動,廣泛學習西方國家。在軍事建設方面重點學習對象是當時的歐洲大國——法國。日本也在部分軍隊中加掛軍帽帽垂,不過日本軍隊的帽垂沿用了古代垂布的樣式,由4塊布組成了完整的帽垂,而法國帽垂則是一整塊布。

從用途上說,日軍軍帽上的“帽垂”有兩個用途:

一是遮陽防嗮。在軍帽上加上布片後,可以有效防止陽光灼傷後頸,特別在長時間匍匐隱蔽時,這塊布的作用很顯著。這點和當年駐非洲的法外籍僱傭軍軍帽後面所帶的遮陽布作用是一樣的

日本兵的軍帽上爲什麼會有兩塊布?

二是防止蚊蠅叮咬。很多叢林地區,比如中國南方、緬柬越和東南亞等都屬於熱帶、亞熱帶,氣候溼熱蚊蟲滋生疫病流行,在這些地區的士兵每天都要經受蚊蟲叮咬的煩惱,甚至很多士兵死於熱帶疾病。在軍帽上加上布片後在行軍時,這些布片在行走時不但扇動可以驅趕蚊蟲;在靜止時也能防止蚊蟲的叮咬。

至於其他的用途,要麼是後期的演化應用,要麼就純屬子虛烏有的演繹!

比如測風力和風向的作用,是日軍根據戰場需要演化應用而來;

而用作防凍,就實在可笑了,薄薄的布料如何保暖防凍?實際上,在北方地區的日軍很少使用這種"帽垂",而更喜歡戴棉帽子。

而所謂保護脖子防止被刀砍的作用,在冷兵器時代的護頸簾或許有此作用,但進入20世紀的日軍再用作防砍,則純屬以訛傳訛了!

實際上,日軍軍官和士兵軍帽都有帽垂。但很過日軍中高級軍官爲了顯示自己的地位(與衆不同),一般都不願意佩戴,以至於很多人認爲只有日本士兵才戴帽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