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1月30日,正當波蘭大地,遭受着德國士兵蹂躪之時,另一邊的蘇聯,卻悍然發動了對一個小國的侵略戰爭。只是,在面對50多萬蘇聯鋼鐵洪流的衝擊下,這個小國並沒有迅速崩潰,反而是用一個師打垮了蘇聯一個軍,這個頑強的小國就是芬蘭。

二戰時,芬蘭軍隊利用寒冬,用一個師打敗了蘇軍的一個軍

實際上,這場戰爭的導火索要追溯到一年前。1938年,由於德國入侵奧地利,蘇聯一直以維護自身安全爲理由,要求芬蘭租借和交換領土,而對於卡累利阿地峽領土的問題,芬蘭方面則始終堅持不向蘇聯低頭,最終蘇聯單方面撕毀《蘇芬互不侵犯條約》,蘇芬戰爭正式爆發。

二戰時,芬蘭軍隊利用寒冬,用一個師打敗了蘇軍的一個軍

雖然芬蘭只是一個北歐小國,但蘇聯人這一次出動了50萬大軍。或許是50萬大軍讓蘇聯人對自身的實力太過自信,蘇聯軍隊完全沒有對芬蘭的地形和氣候進行分析,就相當於直接“裸考”。也正是蘇聯人的大意,芬蘭軍隊儘管人少,裝備差,但憑藉着對地形的熟悉和衛國的一腔熱血,卻成功地將看不起他們的蘇聯拖入戰爭泥潭。

二戰時,芬蘭軍隊利用寒冬,用一個師打敗了蘇軍的一個軍

1939年11月30日,蘇聯第九集團軍4萬人,帶着300輛坦克、180門大炮和數十架戰機率先越過邊境線,直指戰略地位最爲重要的波的尼亞灣的奧盧港,因爲一旦這裏被蘇軍戰略,芬蘭南北地區再無法互相呼應,直接就會被蘇聯攔腰截斷。

二戰時,芬蘭軍隊利用寒冬,用一個師打敗了蘇軍的一個軍

面對這種艱難的情況,芬蘭臨時招募1萬人,拼拼湊湊出了一個第九師去應對蘇聯4萬重火力充足的軍隊。在強烈的對比之下,我們可以看到,這場奧盧港戰役芬蘭處於絕對下風,但天無絕人之路,蘇聯第九集團軍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這4萬人大部分都是哥薩克人和卡爾梅克人。

二戰時,芬蘭軍隊利用寒冬,用一個師打敗了蘇軍的一個軍

這些蘇聯軍隊都是來自草原,面對芬蘭一望無際的大雪原,他們一時難以適應,而這就是芬蘭唯一的機會。芬蘭人自知他們人數不多,所以他們從來都是十分惜命,秉承着“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的理念,芬蘭人組成大量的小分隊,穿着白色的滑雪服,乘着雪橇,悄悄地接近蘇軍,然後用1931式衝鋒槍突襲,往往就能將蘇軍打個措手不及。

二戰時,芬蘭軍隊利用寒冬,用一個師打敗了蘇軍的一個軍

芬蘭人的小分隊偷襲,以及這4萬草原士兵沒有做好充分的越冬準備,到1939年底,蘇芬兩軍狀況出現了強烈對比。缺乏經驗的蘇軍士兵,他們之中大部分都是穿着秋裝,踩着夏季的皮靴,儘管裝備豪華,卻只能在路邊的小火堆旁蜷縮成一團。白天他們還可以苟延殘喘,但更多的士兵卻在夜晚被凍死了,而芬蘭士兵卻像雪原上的精靈,把蘇軍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在芬蘭人不斷地穿插和奇襲下,飽受寒冷和飢餓的蘇聯士兵儘管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仍扛不住芬蘭人一波又一波的攻勢。

二戰時,芬蘭軍隊利用寒冬,用一個師打敗了蘇軍的一個軍

在遼闊的雪原上,愛國的芬蘭士兵驍勇善戰,神出鬼沒,他們用燃燒瓶打退坦克,再用機槍和衝鋒槍逐退蘇聯步兵。經過反覆拉鋸,蘇聯第九集團軍終於崩潰了。在這一次戰役中,芬蘭人大獲全勝,不僅守住了戰略地位重要的奧盧港,還意外俘獲了許多蘇聯的重武器,比如43輛坦克,70門大炮和300挺機槍。而蘇聯軍隊人數的損失無法估量,因爲他們大部分屍體都被淹沒在芬蘭的大雪原裏,無法統計他們的數量,但據芬蘭保守估計,蘇軍至少損失一萬人,而且他們餓死和凍死的人數和戰鬥中死去的一樣多。

二戰時,芬蘭軍隊利用寒冬,用一個師打敗了蘇軍的一個軍

只是,雖然這一場戰役,芬蘭取得了傲人的戰績,但國力弱小的他們還是無法阻攔蘇聯軍隊,他們最終還是失敗了。

此文由本人{歷史深度解密}原創,抄襲必究!大家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想和我討論文章內容或者有什麼想看或者瞭解的知識的朋友們,我都會看的,你們想看什麼,請評論,我會寫的,謝謝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