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者,蔡梦霞的书法并非一些媒体人说的那样一无是处,还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即使现在她书写“创新型”书法,也能看出传统功底。之所以媒体人会指责批评蔡梦霞的书法,必然是因为不喜欢。

文︳王呈祥

近些年,随着文化艺术的复兴,书法也成了一个专业。因此书法界出现了两种书法家:一种是“学院派”,一种是“民间派”。

两派虽都从事书法,但前者受欢迎程度要远远胜过后者,因为是科班(专业学书法)。当然,科班学员并非都能被社会接受,也有例外。近期就有一位书法专业的女博士,被不少媒体人指责批评。

蔡梦霞是中国当代为数不多的书法女博士,本科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学院派”。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她成了媒体人指责批评的对象。

为何?因为她读的是王镛的博士,而王镛被网友称为“丑书教授”;因为她跟着王镛写“创新型”书法,并非写传统书法。

不过,我觉得这样的指责批评有失公允,其中有很多种因素都值得注意。

首先,写“创新型”书法并非是她的初衷,但不写又没办法。国美王冬龄、央美王镛、川美张强、等等这些教授都这么写,无论她报考哪一所美院都一样!别无选择,只有随波逐流,难道为了不写而放弃学业不成?

然后,“大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这个观念在我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既然蔡梦霞是王镛的学生,那么老师传授的知识必然都是对的。老师这么教,学生必然要按照老师教的做,如果不这样,她的博士还能读下去吗?

“教不严,师之惰”,是老师出了问题。

我这么说或许会有人反驳我,不还有一句“学无成,子之罪”吗?理儿是这个理儿,但学生并没有不专心,反而是对老师的教导言听计从,但凡不是,也不会有今天这种书法面貌。博导、大师们都在打“创新牌”,学生还能秉承传统吗?这是不可能的!

再者,蔡梦霞的书法并非一些媒体人说的那样一无是处,还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即使现在她书写“创新型”书法,也能看出传统功底。那么,媒体人为何还不依不饶呢?我想无非是出于个人喜好而已。

都说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写得好,但米芾却在《海岳名言》中说他们都不行,甚至说柳公权是“丑书鼻祖”;黄庭坚草书写得够好了吧,但元代书法家鲜于枢却说“草书至山谷大坏”。一个书法家、一种书法风格肯定有人喜欢和不喜欢,因此,蔡梦霞的书法必然也是这样。

自古批评与赞美共存,至于谁对谁错似乎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批评者和赞美者的出发点都取决于自己喜不喜欢,然喜欢不喜欢又取决于个人审美,而个人审美又取决于文化、教育等等因素。之所以媒体人会指责批评蔡梦霞的书法,必然是因为不喜欢!

对此,各位网友有什么想说的?记得在文章下方留言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