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与激情——无双吕布的悲喜人生(3)

公元189年3月11日,汉灵帝驾崩于洛阳嘉德殿,享年才三十四岁,太突然了,宫中于是大乱,外戚党与宦官们争权夺利,目光如豆的大将军何进,终为阴谋家袁绍所惑,召凉州军阀董卓入京相助平乱;同时遣手下府掾王匡与骑都尉鲍信去何氏老家泰山招募军队;并召东郡太守桥瑁西进,屯兵于洛阳以东一百里的成皋。而袁绍也指使其故吏丁原率数千并州军南下河内郡,放火焚烧洛阳城北的孟津码头,一时火光冲天,映照城中,朝野为之大震。

几路人马之中,论战斗力,董卓的凉州兵与丁原的并州兵可以并列第一;但要论官职、论军功,论能力、论野心、论反应速度,丁原等人差董卓不止十万八千里。董卓,何许人也?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早年也是一个武艺高强的边塞游侠,史书上说他能疾骑射箭,左右开弓,着实弓马过人、膂力惊人。与普通游侠不同,董卓可是个国际级的武林大佬,他结交的都是一些西羌豪帅、胡商巨富。这家伙压根就是一羌化的汉人,正统汉家观念淡薄,基本无视纲常名教,为人又狡猾残毒,做事不择手段。他一路从军队最底层士兵、凉州从事、袁隗司徒府署官干起,借着剿平羌乱的战功、以及袁隗的赏识提拔,竟而官运亨通,数次犯错被免职又能重新启用,历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中郎将、破虏将军、前将军,封邰乡侯,食邑一千户。董卓以平叛起家,独霸凉州军团,横行关西三十余年,豢养私兵,尾大不掉,实为朝廷心腹大患,汉灵帝两次升他官想收他兵权,都被借故拒绝,可见董卓轻视皇权、军事独立,且早有不臣之心,只等一个天赐良机而已。偏偏袁绍仗着袁家对董有提携之恩,凉州军事集团与外戚宦官亦都是政敌,故自我感觉极好,竟认为自己定能掌控此人,于是加紧催促凉州军进兵洛阳,又四处制造紧张气氛,,逼迫迟疑不决的何进撕破脸皮,早日对宦官动手。一时间,洛阳城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其实,袁绍这么做,重点不在逼何进,而是逼宦官,宦官们为求自保,也只好兵行险招,抢先对何进下手了。

这便是,袁绍的借刀杀人之计。

何进惨被算计,心中却不自知,反提拔袁绍为司隶校尉假节。这个“节”,相当于后世的“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三公以下所有犯法官员,并执掌所部河南尹、河内、右扶风、左冯翊、京兆尹、河东、弘农七郡军政大权,这是一个权力大到离谱的官职。袁绍大权在握,遂命各地逮捕宦官亲属,以激化矛盾。

袁绍稳坐钓鱼台,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他对自己的身份、家世和能力太自信了,自信到了忽视一切危险的地步。他无所畏惧,他无所谓。

八月二十五日,宦官们假传何太后懿旨召何进入宫,伏兵杀之(宫内护卫皆虎贲中郎将袁术所辖,但他们显然收到命令对此坐视),然后紧闭宫门,劫持太后与皇帝,宣布何进谋反伏诛,并假传圣旨将袁绍免职。

袁绍感觉很好笑:你们死到临头,还想免我的职,你们自我感觉不要太好!

八月二十六日,何进部将吴匡与虎贲中郎将袁术似乎早有准备般开始攻打皇宫,并火烧宫门,毫不在意宫内人质。不久,司隶校尉袁绍、车骑将军何苗、董卓之弟奉车都尉董旻等人也率兵封住了城门,开始诛杀宦官,一日之内,屠二千余人,其中不少可怜人因没长胡子又来不及脱裤子而遭到误杀,等到发现他们裤裆里其实长了胡子已经晚了。但袁绍不管,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

有的人死的冤枉,有的人却死的很蹊跷。这个人就是何进的弟弟何苗。屠宫之后,吴匡非说是何苗与宦官合谋害死了何进,然后伙同董旻将何苗及其手下数千人全数歼灭。袁绍对此内讧不闻不问,因为何氏覆灭正如他所愿,他也可由此升级为洛阳城头号人物,真爽真酷啊!

这一夜,神圣的大汉皇宫火光冲天,喊杀声,惨叫声,沸反盈天,这是恶之花在绽放,是地狱之门在开启,是一个摇摇欲坠王朝的难以承受之重。城内百姓们惊恐的看着这幅可怕场面,直觉告诉他们:这个世道要乱了。

董卓当时正在洛阳城西300里处的夕阳亭(真是不吉利的名字),听探马来报宫内起火,大喜,赶紧率领亲兵3千,昼夜兼程,从高速公路(驿道)飞驰洛阳。

八月二十七日,最后几个宦官头子在袁绍、董旻大军的围攻下,带着汉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逃出了皇宫。袁绍一家却高枕无忧的留在洛阳城内,丝毫没有急着寻找皇帝的意思。如今一切尽在掌握,皇帝嘛,袁氏想立谁就立谁,管那俩小孩死活作甚?

然而,袁绍失算了。宦官们刚走到黄河边上,就被河南尹王允带来的郡兵截住了,宦官们走投无路,只得投河而死。这时尚书卢植等大臣也追了上来,赶紧领着落难皇帝仓皇回宫,半路却正好碰上瘟神董卓拍马赶至。这下子董卓可得意了:你袁绍虽有诛杀宦官之功,却惊扰圣驾,导致天子差点变成流浪儿,功过相抵,等于没有;而我董卓连牙都没刷,昼夜疾驰三百里来救驾,乃匡正社稷之大功臣也,还不赶紧给我升官!

董卓果然不是个好东西,初来乍到就想抢班夺权了?

董卓从来不在乎自己个好东西还是坏东西,因为他从来不在乎自己是不是东西,也不在乎皇帝袁绍他们是个什么东西。

袁绍这才发现请神容易送神难,搬块石头还砸了自己的脚。董卓忘恩负义,这下事情可就麻烦了,好在他仍握有禁军兵权,加上丁原和鲍信也分别带兵赶到了洛阳,袁绍仍然胜券大大地,这老白眼狼董卓不理也罢。

于是,少帝刘辩还宫后,竟置“功臣”董卓于不顾,反提拔了纵火犯丁原为执金吾(秩中两千石),其心腹吕布为军司马(秩比千石),而让并州军主管了洛阳城警备。

就这样,西北游侠吕布,进到了中原的名利场。

董卓雄心勃勃而来,却被晾在一旁凉快,心头郁闷之余,却也感到几分恐惧。他手头毕竟只有三千亲兵,如果此时袁绍先下手为强,那他可就得兴高采烈而来、傻了吧唧而死了。

不过董卓就是董卓,他从一个小兵仔,南征北战、宦海沉浮三十余载,终于混到天下第一大军阀,其间明争暗斗、你死我活,什么惊涛骇浪没遇过,什么刀山火海没闯过,就袁绍这么一个官二代小屁孩,跟他斗还嫩了点儿。

董卓明白,在这种群雄毕集洛阳、暗流涌动、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他最重要的就是显示自己的实力,就算戏唱不到调子上,也要堂堂皇皇摆出谱来,这便是兵法中所谓“造势”。

于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董卓跟大家玩儿起了大变活人的魔术,晚上,他让他的军队秘密出城,第二天早上又大张旗鼓回来,造成凉州援军不断入京的假象。这下大家都被唬住了,看来董卓手下凉州兵不可胜数。袁绍这才开始紧张起来,骑都尉鲍信趁机提议:“董卓拥强兵,将有异志,今不早图,必为所制;及其新至疲劳,袭之,可擒也!”

可惜袁绍有雄才、有权谋、也有名望,却偏偏没有气魄,干大事而惜身,这怎么行?结果关键时刻,袁绍畏缩了,他总以为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同时也觉得这样跟自己召来的人大打出手很没面子,便弱弱的拒绝了鲍信的提议。这真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怕不要脸的。而董卓不要命也不要脸,所以袁绍注定要输,大输特输。军界各大佬见势不妙,纷纷弃袁而去另谋后路:先是鲍信失望透顶,率军返回泰山郡,逃离了洛阳这个是非之地;不久群龙无首的何进、何苗部万余人竟也投靠了董卓——或许他们早就想好后路,所以才联合董旻将何苗干掉——如果这个推测成立,那么董卓兄弟很可能早就计划从内部搞定何进兄弟了,亏得袁绍费尽心思,原来是为人作嫁衣。

袁绍比何进更狠更黑,但是偏偏又碰到了比他还狠还黑的董卓,以忠孝仁义治国的东汉帝国于是走入了比狠比黑的时代,从此礼崩乐坏,国将不国。

董卓兵威既盛,便想再加把力,把丁原并州军也争取过来,这样袁绍就彻底孤立了。不过,丁原刚当上执金吾,正被少帝与袁绍看重,他岂肯站在董卓这一边?就算他肯站在董卓这一边,以其官职与实力,他又岂肯屈居于董卓之下?

而且,丁原胆敢火烧孟津,兵威震洛阳,显然也是个想在乱世中浑水摸鱼的大野心家,他与董卓注定只能是竞争对手,绝无合作可能。

想来想去,董卓觉得最好还是重施故技,用最犯贱的反间计来策反丁原部下,这样就可不费一兵一卒,像搞定何苗那样搞定丁原,岂不妙哉?

于是,董卓把目光投向丁原手下的三大猛将,转了一圈,然后定在吕布的身上,勾魂夺魄,含情脉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