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是元末明初僧人、詩人、謀士,輔佐燕王朱棣取得“靖難之役”的勝利,助力朱棣登上皇位。關於姚廣孝出家,不妨讓我們一起看看那段歷史!

​元朝的統治者是蒙古人,將人分爲三六九等,在科舉考試上,漢人錄取名額遠低於蒙古人,即使被任用,那麼官職也是十分低的,這種歧視,就使得漢人的科舉考試取得功名的渴望被扼殺。元朝統治者好佛,在此時期,不僅佛家寺廟迅速增多,而且還經常在佛教徒中選拔人才,所以,從寺廟到朝堂比較容易一些,而且待遇也好。正因如此,姚廣孝便出家爲僧。他出家後,一邊演習佛法,一邊學習兵法,一邊四處遊歷,與人相交,且交往甚密的大多是文人,如王賓、高啓等。有詩曰:譙櫓年來戰血幹,煙花猶自半凋殘。五州山近朝雲亂,萬歲樓空夜月寒。江水無潮通鐵甕,野田有路到金壇。蕭梁帝業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一個僧人詩言霸業,意思想必很明顯了,他想要輔佐明君治理江山。

​由此看來,姚廣孝出家只是他順利進入官場的第一步,後來朱元璋從僧侶中選拔人才,姚廣孝恰被選中,成爲燕王朱棣幕僚,最後輔佐朱棣取得江山,這正和其意。朱棣登基後,姚廣孝被封僧錄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太師,故被稱爲“黑衣宰相”。雖然位極人臣,但他毫不留戀,拂袖而去。不貪戀功名利祿的人的確有 ,但姚廣孝是一個和尚喫齋唸佛卻每天想着怎樣造反,動輒上萬人頭落地,功成之後卻又回到寺廟中唸佛,確實令人費解。

​是否我們能可以理解不重要,但他畢生的追求,或許只是改朝換代,扭轉乾坤,輔佐明主的天下,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最後,用一首他的詩作結尾,讓我們一起感受那種意境 !

​祖龍並六國,勢大莫與爭。欲愚世上人,肆暴坑儒生。羣經化灰燼,法令從吾行。劇政若牛毛,哀哉若疲氓。鴻鵠驟一舉,四海如沸鐺。不逢赤帝子,天下誰能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