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高技術製造、先進製造、高端裝備、裝備製造的異與同

中信建投宏觀 黃文濤 金殿臣

摘要

高技術製造、先進製造、高端裝備、裝備製造等產業是國民經濟行業中大類、中類、小類等不同層次行業的組合。高技術製造業中的“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是專用設備製造業和儀器儀表製造業兩個大類中各挑選部分中類和小類組合而成,在標準的國民經濟行業中並不存在一個大類與之直接對應。而高技術製造業中的“醫藥製造業”與標準的國民經濟行業中的醫藥製造業大類完全對應。裝備製造業包含的七個行業則與國民經濟行業中的大類完全對應。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是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基礎上的再分類。作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端裝備製造業自然是國民經濟行業中大類、中類、小類等不同層次行業的組合。先進製造業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裝備製造業爲代表,同樣也是國民經濟行業中大類、中類、小類等不同層次行業的組合。

報告提出了一種測算高技術製造、先進製造、高端裝備、裝備製造等產業規模與增速的方法。即利用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07年規上工業分行業增加值數據、規上工業分行業實際增速以及分行業PPI數據,計算2007年之後的規上工業分行業增加值數據,再將分行業數據彙總即可。不過,由於先進製造業無明確定義,高端裝備製造業涉及的活動和產品過細,該方法暫時可以測算的是高技術製造業與裝備製造業的規模與增速。

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對我國工業貢獻分別高達23%與52%。2017年,我國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已經達到3.3萬億,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的貢獻達到23%;裝備製造業的增加值更是高達9.1萬億元,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的貢獻高達52%。從內部結構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對高技術製造業的貢獻率最高,達到64.52%。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對裝備製造業增速的貢獻率最高,分別達到28.23%、18.89%、16.02%。

美國難阻我國進入以高技術製造、先進製造、高端裝備、裝備製造等爲代表的新經濟的黃金時代。美國發起“貿易戰”、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對中國高技術企業(中興)實施出口限制的目的之一是抑制中國高技術製造業、先進製造業、高端裝備製造業、裝備製造業的發展。但歷史的大勢是無法改變的,美國的這些舉措只會加快我國在這些領域的自主創新步伐,實現自力更生,從而更好地迎接新經濟的黃金時代。

正文

近期,美國通過發起“貿易戰”、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對中國高技術企業(中興)實施出口限制等一系列手段對中國進行刁難,實際上,這背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希望藉此抑制中國高技術製造業、先進製造業、高端裝備製造業、裝備製造業的發展。這些產業代表我國經濟的發展方向,因此,市場關注度頗高。但對這些產業的概念、內涵以及他們之間的區別,他們與統計局公佈的通用裝備製造業、專用裝備製造業等產業的差別,市場瞭解的似乎不夠充分。

爲此,本報告指出,高技術製造業、先進製造業、高端裝備製造業、裝備製造業等產業實際上是國民經濟行業中大類、中類、小類等不同層次行業的組合。接着,報告提出了一種測算高技術製造、先進製造、高端裝備、裝備製造等產業規模與增速的方法。測算結果顯示,2017年,我國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已經達到3.3萬億,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的貢獻達到23%;裝備製造業的增加值更是高達9.1萬億元,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的貢獻高達52%。最後,報告指出,美國的刁難只會加快我國在高技術製造、先進製造、高端裝備、裝備製造領域的自主創新步伐,實現自力更生,從而更好地迎接新經濟的黃金時代。

高技術製造、先進製造、高端裝備、裝備製造是國民經濟行業中大、中、小等不同層次行業的組合

1.1 解碼國民經濟行業劃分標準

要釐清高技術製造、先進製造、高端裝備、裝備製造等產業的內涵與區別,首先要知悉我國國民經濟行業劃分標準。2017年10月1日,最新版的《2017年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正式實施。該分類標準明確指出,我國目前採用線分類法與分層次編碼方法,用代碼將國民經濟行業劃爲門類、大類、中類、小類四級。其中,共有20個門類、97個大類、473箇中類、1381個小類。具體來看,農、林、牧、漁業、採礦業、製造業、建築業、批發零售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屬於門類行業;有色金屬礦採選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紡織業、醫藥製造業、通用裝備製造業、專用裝備製造業等常見的統計局公佈分行業效益數據的行業屬於大類行業;而像水泥、石灰和石膏製造、採礦、冶金、建築專用設備等中類行業,水泥製造、礦山機械製造等小類行業的數據統計局基本不公佈,相關數據一般只能向有關行業協會諮詢。

1.2 高技術製造業、先進製造業、高端裝備製造業、裝備製造業是國民經濟行業中大類、中類、小類等不同層次行業的組合

至於高技術製造業、先進製造業、高端裝備製造業、裝備製造業,他們並不屬於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中的某一門類、大類、中類或小類。但它們的產業標準是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爲基礎制定的,不同的是它們是大類、中類、小類等不同層次行業的組合。具體來看: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高技術產業(製造業)分類》(2013)明確指出,目前,我國的高技術製造業分類標準是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爲基礎,對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符合高技術產業(製造業)範疇相關活動的再分類。我們梳理發現,高技術製造業中的“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就是專用設備製造業和儀器儀表製造業兩個大類中各挑選部分中類和小類組合而成,在標準的國民經濟行業中並不存在一個大類與之直接相對應。而高技術製造業中的“醫藥製造業”則是由醫藥製造業一個大類組成,正好完全對應。

裝備製造業包含金屬製品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等七個行業,這些行業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大類行業完全對應。

高端裝備製造業包括航空裝備產業、衛星及應用產業、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與智能製造裝備產業,是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2)》明確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是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基礎上,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活動的再分類。只是由於戰略性新興產業涉及到更細的活動和產品,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詳細程度不能完全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的需要。因此,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細化到行業和產品(服務)。但實際上,產品(服務)是國民經濟行業中小類行業的再細分。也就是說,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小類行業是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小類行業的全部或部分。因此,作爲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高端裝備製造業同樣是國民經濟行業中大類、中類、小類等不同層次行業的組合。

目前,國家對先進製造業尚無明確定義。從國務院、發改委和工信部等政府部門發佈的文件顯示,先進製造業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裝備製造業爲代表,處於製造業價值鏈高端和產業鏈核心環節。具體包括航天、大飛機、工業機器人(300024,診股)、高鐵、數控機牀、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5G、超級計算機、無人機、新材料、現代農業機械、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等行業。由此可見,先進製造業應該也是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爲基礎,大類、中類、小類等不同層次行業的組合。

如何測算高技術製造、先進製造、高端裝備、裝備製造的規模

2.1 數據缺失導致無法通過直接彙總的方式測算規模

既然高技術製造業、先進製造業、高端裝備製造業、裝備製造業是國民經濟行業中大類、中類、小類等不同層次行業的組合,那是否意味着將相關層次行業增加值數據加總,就可以測算出這些行業的規模呢?理論上確實如此,但是國家統計局只公佈過年度規模以上工業分行業增加值數據,即大類工業行業的增加值數據,但並沒有公佈中類或小類行業的有關數據。因此,我們無法直接獲取高技術製造業、先進製造業、高端裝備製造業等產業包含的中類與小類層次行業數據,從而難以直接測算上述產業的規模。而且由於國家統計局自2008年開始,不再對外發布年度規模以上工業分行業增加值數據。因此,即使裝備製造業包含的七個行業與國民經濟行業中的大類行業完全對應,但由於我們難以直接獲取相關行業數據,同樣無法直接測算裝備製造業業的規模。

2.2 一種測算這些行業規模的方法

儘管如此,我們仍可以利用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分行業增加值數據、規模以上工業分行業實際增速以及工業分行業PPI數據,計算2007年之後的規模以上工業分行業增加值。然後將裝備製造業包含的七個大類行業數據彙總,即可以測算出我國裝備製造業的規模與增速。與此同時,通過將國家統計局發佈的《高技術產業(製造業)分類》(2013)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進行對照後發現,我國高技術製造業一共包括2個大類行業(醫藥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1個準大類行業(不包括鐘錶與計時儀器製造與眼鏡製造的儀器儀表製造業)、2箇中類行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製造)、7個小類行業(航空航天器修理+電子工業專用設備製造+光纖、光纜製造+鋰離子電池製造+複印和膠印設備製造+計算器及貨幣專用設備製造 +信息化學品製造)。雖然中類和小類行業數據難以獲得,但考慮到一個大類行業一般包括多箇中類行業(5個以上),一箇中類行業又包括多個小類行業(5個以上)。因此,我們考慮用“醫藥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作爲高技術製造業的替代指標。不過,先進製造業因無明確定義,暫時無法用此方法測算其規模與增速。高端裝備製造業因涉及的活動和產品過細,暫時也無法用此方法測算其規模與增速。

2.3 測算方法結果穩健可靠

在運用上述方法測算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的規模之前,我們計算了2008年以來歷年的規模以上工業分行業增加值,然後彙總計算規模以上工業增速,並將之與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增速進行比較。以驗證我們測算方法的穩健性與可靠性。計算結果顯示,測算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與國家統計局的公佈值較爲接近(除個別年份外),預估偏差率均在5%以內,這表明我們的測算方法行之有效。

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對工業增速貢獻高達23%與52%

通過梳理細分行業,並結合現有數據,我們找到了測算高技術製造業與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速的方法,恰好,目前國家統計局也公佈歷年高技術製造業與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速數據。通過對比,我們發現,無論是增速還是佔比,計算結果與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都十分吻合,誤差較低。這表明我們的計算結果較爲可靠。在測算數據可靠性較高的前提下,我們進一步發現,目前,高技術製造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的貢獻達到23%,裝備製造業的貢獻則高達52%,兩者已成爲影響工業的關鍵因素。

3.1 我國高技術製造業與裝備製造業的增加值達3.3萬億元與9.1萬億元

從增速角度看,我們計算的高技術製造業與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速與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高度吻合。以2017年爲例,該年高技術製造業與裝備製造業的增加值增速公佈值分別爲13.4%與11.3%,而我們的測算值則分別爲13.5%與11.7%,誤差僅爲0.1%和0.4%。測算結果顯示,從絕對規模看,2017年,我國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已經達到3.3萬億,裝備製造業的增加值更是高達9.1萬億元。

3.2 估測的高技術製造業與裝備製造業增加值佔比爲11.8%和32.7%

從佔比角度看,我們的估測值與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同樣比較一致。同樣以2017年爲例,該年統計局公佈的高技術製造業與裝備製造業增加值佔比分別爲12.7%與32.7%,而我們的測算值則分別爲11.83%和32.67%,誤差僅爲0.87%與0.03%。

需要指出的是,在計算佔比時,我們是將測算的高技術製造業與裝備製造業增加值除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全部工業增加值,而非計算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這主要是基於三方面原因考慮:第一、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數據比全部工業增加值數據大,而我們計算基期恰恰是2007年,這可能導致我們測算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數據偏高;第二、行業口徑在2007年以來經過了多次調整,部分原屬於工業的細分行業被調整出去。因此,即使是通過彙總分行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方法,得出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數據也有可能偏大;第三、高技術製造業涉及的醫藥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這三個大類行業未作大的調整,裝備製造業囊括的七個大類行業只是把交通運輸業拆分成汽車製造業與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等行業,因此,行業口徑的變化對我們估測高技術製造業與裝備製造業增加值的影響較小。綜上所述,我們在計算佔比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數據用統計局公佈的全部工業增加值數據。

3.3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對高技術製造業與裝備製造業的拉動率最高

無論是從拉動率還是貢獻率角度看,高技術製造業與裝備製造業已經成爲影響工業的關鍵產業。2015年以來,高技術製造業與裝備製造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拉動穩步上升。2017年,測算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爲6.3%(實際值爲6.6%)。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拉動率爲1.43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貢獻達到22.68%;裝備製造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拉動率爲3.27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貢獻達到51.83%。從內部結構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對高技術製造業的貢獻率最高,達到64.52%。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對裝備製造業增速的貢獻率最高,分別達到28.23%、18.89%、16.02%。

美國難阻我國進入以高技術製造、先進製造、高端裝備、裝備製造等爲代表的新經濟的黃金時代

近期,美國通過發起“貿易戰”、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對中國高技術企業(中興)實施出口限制等一系列手段對中國進行刁難,實際上,這背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希望藉此抑制中國高技術製造業、先進製造業、高端裝備製造業、裝備製造業的發展。但歷史的大勢是無法改變的,美國的這些舉措無法阻礙我國高技術製造業、先進製造業、高端裝備製造業、裝備製造業的發展,只會讓我們更加清醒的認識到核心裝備、關鍵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唯有通過加快自主創新的步伐,加速進口替代,實現自力更生,從而更好地迎接新經濟的黃金時代。

從經濟發展規律角度看,按照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錢納裏和賽爾奎的工業化理論,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工業化中後期向後工業化階段轉變的過程中,以煤炭、有色、鋼鐵爲代表的傳統重工業佔比會不斷減少;而以高技術、先進製造、高端裝備、裝備製造等爲代表的新興產業佔比會持續提升。當前,我國正處於從工業化中後期向後工業化階段過渡的發展階段。在這一發展階段,我國將迎來以高技術製造、先進製造、高端裝備、裝備製造等爲代表的新經濟的黃金時代。

從政策層面看,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羣。與此同時,我國有關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我國高技術、先進製造、高端裝備、裝備製造等產業的發展。今後,工業互聯網、環保設備、智能製造、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半導體、芯片、5G、機器人、生物醫藥等行業將迎來大發展的黃金機遇期。

考慮到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戰略目標。高技術製造、先進製造、高端裝備、裝備製造等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有利於推動我國經濟實現“三大變革”(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助力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還將爲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與智慧中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