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的誕辰

在這個黃道吉日

共青團中央和嗶哩嗶哩共同發起活動

#中國華服日#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又曰: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華服,顧名思義即爲“華夏的服裝”

當今時代背景下,華夏則義爲中國

今日,南工學子也響應活動主題

着上了美麗的華服

子不語漢服社社員着漢服

漢服作爲華服的一種,更因漢民族人口衆多而在華服發展過程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裝,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的體現,它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接下來纔是重頭戲:

南工版漢服

短褐

“滿眼不堪三月喜,舉頭已覺千山綠。”

蒼翠、勁拔的不只是草木,還有辛勤的人。

短褐,是古代尋常百姓所穿的一種服裝,又稱“豎褐”,是用粗布做的上衣下褲的男裝,上衣長度一般在臀部和膝蓋上下。

曲裾

曲裾,後片衣襟接長形成三角,經過背後再繞至前襟,然後腰部縛以大帶,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即“續衽鉤邊”,“衽”是指衣襟,“續衽”就是將衣襟接長,“鉤邊”形容繞襟的樣式。

直裾

直裾,即襜褕。裾是指衣服的大襟,直裾下襬部份剪裁爲垂直,衣裾在身側或側後方,沒有縫在衣上的繫帶,由布質或皮革制的腰帶固定。

深衣

深衣,把衣、裳連在一起包住身子,分開裁剪但上下縫合,使身體深藏不露,因“被體深邃”而得此名。

對襟襦裙

對襟襦裙,也是襦裙的一類,其上襦爲直領,衣襟呈對稱狀,故稱對襟襦裙。

褙子

褙子,由隋唐時期流行的“半臂”演變而來,其特點是腋下開胯,多爲直領對襟,腰間用勒帛系束。

交領襦裙

用一朵花開的時間,感受時代的變遷。

唯有穿上這衣裝的人才知曉藏在裏面的香韻。

交領襦裙,是襦裙其中一類,其特點是上襦爲交領,是漢服中流行時間最長的款式。

襖裙

襖裙,是對中國古代女子上身穿襖,下身穿裙的統稱。外衣多爲收袖口的琵琶袖,領子加護領。下裙多配馬面褶裙或普通褶裙。

圓領袍

圓領袍,是盛行於隋唐時期的一種漢服形制。其特點是窄袖,領口爲圓形。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皆可穿着。

道袍

道袍,是明代儒生居家時的外衣,其特點爲兩側開衩,接有暗擺,領口常會綴上素色護領。袖爲琵琶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