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中興通訊被美封殺的消息,幾乎可以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國內掀起了軒然大波。中興說要進入“休克”階段,國內的科技企業,以及無數的國人或恨鐵不成鋼,或罵美國的霸道蠻橫,更多的是羣情激昂誓要拿下芯片,以解“芯”痛,人民日報更是提出了要不計成本地投資芯片這樣的倡導。是幡然醒悟,還是慌不擇路,是頭腦發熱,還是深思熟慮?反正這些天的話題都是以“中興”爲中心,這不就連我們股市那些個不成器的芯片公司也紛紛上漲,大有芯片中興之意,是不是一地雞毛還未得知,但一般會是如此。這種盲目的藉機上漲和炒作其實還是和我國的一些科技公司一樣根本就是急功近利,心浮氣躁難成大器的表現!

芯片之痛,不僅是中興通訊之痛,也是我國許多企業行業之痛,也是我國科技之痛。有統計說我國科研經費已經超過了歐洲,幾年之後會超過美國,也就是說我國在科技上的投入是捨得花錢的,但是這錢是不是物盡其用還是有待商榷的。芯片的致命一擊,儘管不能完全說明投入的方向有誤或效率的不足,但起碼讓我們看到了基礎的不足,紮實的程度不夠,概念性的東西偏多。搞科研需要的經費,不能和某些風投一樣只想掙快錢,沒有長時間的精耕細作肯定不行,現在有個詞“彎道超車”,彎道是指捷徑嗎?看過F1賽車的知道,人駕駛技術好可以實現彎道短時超車,但是最後看的還是車的整體性能,因爲即使僥倖贏了,F1也不是就比一場,在選手水平差別不是太大的情況下最後的總冠軍還是底蘊深厚,捨得花錢投入提高賽車性能的車隊!

中興通訊的芯片之痛,不僅僅是芯片的問題。背後需要反思的東西很多,這時決不能亂了方寸,如果不能痛定思痛又是一窩蜂的上芯片或者某些公司藉機圈錢,那最後只能是雞飛蛋打。,“芯”痛之後還是心痛。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國家在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深耕2025智能製造,我們還是應該堅定走自己的路,國家企業家一同努力,把錢花在刀刃上,一步步踏踏實實地走,芯片又不是全部,希望我們的中興通訊能度過難關,實現“中興”,我們國家在科技發展的路上少些“心痛”多些“欣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