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說出來可能很多人不信,在中國武器供應商,法國佔據了很大的份額,無論是054型護衛艦還是071型兩棲登陸艦,早期使用的都是法國造的柴油機,甚至還在使用,而且進口數量巨大,僅12PA6型就進口了112臺。此外在防空導彈、渦軸發動機技術領域,也有和法國合作。可以說,從法國獲得的技術,要比烏克蘭還多,僅次於俄羅斯。中國主要武器供應商俄羅斯居首位,第二位不是烏克蘭而是北約國家

相比於從俄羅斯進口空軍裝備,中國海軍領域尤其是動力系統也相當依賴技術引進。那麼問題來了,引進和自主研發到底哪個更靠譜呢?實際上,要明確一點,引進並非沒有好處。

中國主要武器供應商俄羅斯居首位,第二位不是烏克蘭而是北約國家

以印度爲例,因爲印度太相信光輝戰鬥機,相信本土的研發能力,把空軍現代化進程壓在了光輝戰鬥機和北極星這類直升機上,然而幾十年過去了,戰鬥機沒做好,直升機也沒做好,導致了什麼問題?導致了印度空軍現代化進程減慢,到了現在還得挨家挨戶問問有什麼好賣的。一會兒看看鷹獅,一會看看F-16,到最後可能看上了F-35,搞不好還有可能買米格-35……

中國主要武器供應商俄羅斯居首位,第二位不是烏克蘭而是北約國家

實際上,印度的國產戰鬥機的發動機也是從國外進口的,縱使如此也沒做好。可見,不是能買到就能組裝好。反觀中國的殲10、殲11、轟6甚至運-20等機種,雖然曾使用或者還在使用俄製航空發動機,但是並沒有拖累中國空軍現代化近程,從這一點上可見,買,未必是一件壞事。重要的是,能不能在買的過程中消化技術,形成成熟的自主研發能力,這纔是關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