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當高唐州一役時,戴宗、李逵去請公孫勝時遇上了這傢伙,當時湯隆在掄錘子,而李逵見了手癢,也就顯擺了一番,湯隆見李逵揮舞起這三十來斤的錘子毫不費力便十分佩服,而李逵見梁山正好缺個鐵匠,於是兩人臭味相投,結拜爲兄弟,接着便一同上了山,如果說此時的湯隆只算是個“敗家子”的人設,還不算太差的話,上山後的他才真的顯得人品敗壞。舉個最爲典型的例子,那“黑旋風”李逵可以算是梁山上最大的惡人,甚至在筆者看來,這種人若不是因爲巴結上了宋江,上山比較早的話,若是他在魯智深、武松、林沖、楊志等人面前耍橫,只怕他的結局也會和那鎮關西、蔣門神、牛二一樣被活活打死,而李逵並非梁山上的“一枝獨秀”,事實上梁山上的惡人還真不少,本文要聊的這位雖然沒有李逵那般嗜殺,卻也是個卑鄙小人,該受世人唾棄。

似乎《水滸傳》中頭上頂着“梁山好漢”四字的那些人就理所應當的是行俠仗義的俠客,畢竟一首《好漢歌》誰都能後兩嗓子“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但事實上讀過原著的朋友都知道,《水滸傳》中惡人橫行,那水泊梁山又何嘗不是《水滸傳》世界的一個縮影呢?並非人人都如同魯智深、武松那般有點兒俠義之心。

此好漢武藝低人品差,7位好漢搞不定的人,他耍陰招便拿下

(武松、魯智深劇照)

舉個最爲典型的例子,那“黑旋風”李逵可以算是梁山上最大的惡人,甚至在筆者看來,這種人若不是因爲巴結上了宋江,上山比較早的話,若是他在魯智深、武松、林沖、楊志等人面前耍橫,只怕他的結局也會和那鎮關西、蔣門神、牛二一樣被活活打死,而李逵並非梁山上的“一枝獨秀”,事實上梁山上的惡人還真不少,本文要聊的這位雖然沒有李逵那般嗜殺,卻也是個卑鄙小人,該受世人唾棄。

在《水滸傳》中要上梁山有什麼特殊的標準嗎?也許你會說是武藝高強,畢竟沒點本領如何行俠仗義呢?然而白勝、吳用等人會告訴你沒啥武功也能上梁山;也許你會說是關係,畢竟梁山被分爲好幾大派系,不過也有像石勇、王定六這樣的散人;那麼“義氣”總是最重要的了吧?這又不得不提到白勝,這傢伙在被官府捉拿後將截取生辰綱的計劃全盤托出,也算是出賣兄弟了,不照樣也都上了梁山麼?所以梁山挑人幾乎是毫無準則。

此好漢武藝低人品差,7位好漢搞不定的人,他耍陰招便拿下

(王定六劇照)

於是原著中便有了“金錢豹子”湯隆這種小人上了梁山,上山後排名第八十八位。這人原本是個鐵匠,說來他祖上還是當官的,父親曾任延安府知寨官,也許流落江湖之前的湯隆日子還是挺好過的,不過像他這種紈絝子弟就容易敗家,這傢伙好的不學,學着去賭,於是散盡家財,淪爲鐵匠,靠打鐵度日。

而當高唐州一役時,戴宗、李逵去請公孫勝時遇上了這傢伙,當時湯隆在掄錘子,而李逵見了手癢,也就顯擺了一番,湯隆見李逵揮舞起這三十來斤的錘子毫不費力便十分佩服,而李逵見梁山正好缺個鐵匠,於是兩人臭味相投,結拜爲兄弟,接着便一同上了山,如果說此時的湯隆只算是個“敗家子”的人設,還不算太差的話,上山後的他才真的顯得人品敗壞。

剛上梁山的人都愛圖表現,湯隆也不例外,在梁山面對呼延灼來襲時,湯隆站了出來,當然,憑他的本事在呼延灼面前只怕連十個回合都頂不住,自然不是他自己上,他是提議讓梁山去“賺”個人上山,那人即是他的姑表哥哥徐寧,外號“金槍手”,他那鉤鐮槍正好能破呼延灼的連環馬。

雖說對於梁山來說的確是個好的提議,但對於徐寧來說呢?人家原本是好歹是個小官,被自家親戚兄弟這麼一坑,直接成了草寇,這找誰說理去?不過上山之後的徐寧倒還和這坑兄弟的湯隆一起率軍出征,幫梁山降服了呼延灼,功勞只怕還要記到湯隆頭上。

此好漢武藝低人品差,7位好漢搞不定的人,他耍陰招便拿下

(湯隆劇照)

不過湯隆這傢伙畢竟就是一普通鐵匠出身,並沒有什麼蓋世神功,所以真正上了戰場,他也只能幹些撿漏的事,比如在三敗高俅的時候,這傢伙正面戰場倒是沒什麼突出貢獻,反倒是在亂軍中與李雲、杜興在亂軍中斬殺長史王瑾、船匠葉春,說白了,要真正一對一的戰鬥,他不一定能打過這些人。在後來的徵遼、田虎、王慶時他的貢獻也並不突出,不過到了徵方臘時這傢伙倒是又憑藉陰招立了一功。

話說打昱嶺關一役算是徵方臘時犧牲最大的一次了,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永、歐鵬這七人都可以算是死在了守將龐萬春手裏,其中史進、歐鵬由他親自解決,此人自稱“小養由基”,箭術的確是不凡,還妄圖與花榮交手,不過他並沒有等到這個機會,當他潰逃之時,被陰在一旁的湯隆用鉤鐮槍給捉了下來,之後被活剮。

此好漢武藝低人品差,7位好漢搞不定的人,他耍陰招便拿下

(龐萬春劇照)

雖說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永、歐鵬等人都沒能拿下龐萬春,湯隆卻做到了,但並不能夠證明湯隆比他們強,只是說這傢伙實在是太善於耍陰招了,就這麼一位出賣朋友的敗家子,縱然立了大功,也難得一個好的結局,在故事的最後,湯隆最後一次被提及是在原著第一百一十八回,原著道:“李立、湯隆、蔡福,各帶重傷,醫治不痊,身死。”這結局處理也是夠潦草的,或許正是因爲這人配不上一個好結局,所以施耐庵纔會在用完他後將他隨意寫死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