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年齡不同實際情況者,選擇工作時間長短不同的企業。杜工果斷辭職,更換了一家快速發展、對工作和下屬有較高要求的科技企業。

[商兵佈陣]

願意打拼,就選擇工作時間長的多掙錢。想輕鬆的就選擇另一種。

周家兵

談到勞資關係,就免不了涉及工作時長、工作量、工作壓力和報酬,這是行業的永恆話題。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類似問題依然不時爆發。極端也好,溫和也罷。複雜,多態,叢生,構建多姿多彩業態。筆者長期從事實體企業的管理諮詢工作,就近期發生關於工作時長的問題,抽取三個具體樣本,以饗讀者。

老蔣是四百多人企業的生產部門主管,四十多歲的他顯得比實際年齡大不少。和前妻育有一兒一女,都在上大學。七八年前離婚時老蔣把老家縣城的房子留給前妻,自己留下鄉下老宅。三年前翻新,重建成別墅。翻新老宅,認識現任妻子,離異,帶一女兒上小學。跟從事產品質量檢測工作的妻子很有共同語言,兩人一合計,在惠州大亞灣買了套一百多平的三房。把老人孩子都安頓到惠州,平時很少回去,週六週日纔回惠州團聚。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如今社會發展快,還要不斷學習充電。老蔣說,公司依法支付加班費,發薪準時。外部大環境不太好,公司經營還不錯,生產部門加班是常態。去年加班費和年終獎加起來差不多頂上一年的基本工資。這幾年工作特別忙,身體有時會感到累,但心情舒暢,開心,有了責任感和幸福感。老蔣這樣描述自己的狀態:很滿足,很珍惜,也很感恩。

杜工是典型技術男,深二代,家裏條件還算優渥。按部就班上下班。玩遊戲、打麻將、旅行、泡吧、打桌球等是大學畢業後的生活狀態。85後的杜工過得瀟灑又愉快。婚後生兒育女,依然保持着“高品質”生活。一次大學同學聚會,杜工發現很多同學白手起家,努力打拼,小有成績。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那種“狀態”,有一種魔力,深深吸引了杜工。杜工果斷辭職,更換了一家快速發展、對工作和下屬有較高要求的科技企業。尤其是工作氛圍,不能慵懶、鬆懈和鬆垮,要嚴謹、專注和敬業。經過近兩年的自我調整,杜工被公司提拔爲項目經理,獨立運作一個項目。杜工開玩笑說自己“重新做人”了,這是自己的價值體現,下一步準備首付供一套房。杜工調皮地對朋友說,“現在我忙工作,時常加班加點,連老媽和老婆都不再‘嫌棄’我成天下班就待在家裏煩她們了。苦累點,但挺享受這種工作狀態。我比以前更自信了。”

年過半百的老羅是個有情趣和情懷的人。朝九晚五,綠色出行,休年假一定和騎友結伴出行。青海湖騎行,深圳周邊綠道都騎行過。現在,就要跟妻子享受二人生活。孩子們都工作了,他們對自己的未來負責。曾經做過部門經理的老羅,如今只是一個公司辦公室普通職員。老總多次找他談話,希望他能出來管理這個部門,均被老羅拒絕,只想做個普通職員。偶有領導不自覺分配“越界”工作給他,老羅會善意提醒上司,我就一普通職員,不加班,也不要那份薪資。全公司人都知道老羅做事到位,處理問題有尺度,辦事能力強,是個靠譜的人,卻又困擾老羅爲什麼不多幹點呢?老羅微微一笑,下班時間到,整理好辦公桌,再看一遍明天工作計劃,把工作筆記本放進抽屜裏,關上電腦,背上雙肩包,硬朗又瀟灑地下樓,騎上價值一萬多的專業自行車,迎着下班的妻子而去。

關於勞動時間和加班費,《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有明確規定,這是底線。加班要依法依規支付加班費。不同年齡不同實際情況者,選擇工作時間長短不同的企業。願意打拼,就選擇工作時間長的多掙錢。想輕鬆的就選擇另一種。問題是想離家近、輕鬆又工資高的工作,那就比較難找,企業也難承受,工作氛圍給極個別人帶“跑偏”了。付出和所得匹配就好。有法律法規作保障,還有用腳投票。

來源:證券時報網 (作者系深圳東方華策企業管理諮詢公司總經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