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訊】12月23日消息,說起《西遊記》大部分人都覺得這是一部神話劇,其實不然,這裏也涉及到很多隱祕,比如佛道之爭,爲何豬八戒與沙僧份屬道門,卻入西方佛教,沙僧就是最關鍵的棋子。


西遊記背後竟隱藏驚天祕聞 西天取經竟是佛道之爭


  前一段時間,小編看了一個笑話,說《西遊記》裏,沙僧最好演,因爲只有五句臺詞。

  第一句是: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第二句是:大師兄,二師兄被妖怪抓走了。第三句是:大師兄,師傅和二師兄都被妖怪抓走了。第四句是:師傅,你放心,大師兄會來救我們的。第五句:大師兄說的對!

  這雖然是個笑話,但是也從側面反映出,大多數觀衆都覺得沙僧像個跑龍套的。

  沙僧是個跑龍套的嗎?是,也不是。說沙僧是個跑龍套的,是因爲在取經過程中,沙僧確實沒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妖精都讓大師兄打了,行李都讓二師兄挑了,他只負責牽着白龍馬,可是白龍馬是西海龍王的三太子變得,用得着牽嗎?所以沙僧的主要任務是陪唐僧嘮嘮嗑。

西遊記背後竟隱藏驚天祕聞 西天取經竟是佛道之爭

  說沙僧不是跑龍套,是因爲沙僧的背景實在是太強大了。在《西遊記》中,對沙僧的職務是這樣介紹的,原爲天宮玉皇大帝的捲簾大將,這到底是個什麼職務呢?

  拿現代話來說,那就是國家主席的貼身祕書兼保鏢,能坐上這職位的,絕對都是領導信得過的人。

  你能相信,就因爲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一個琉璃盞(其實就是個玻璃杯,在古代物以稀爲貴),然後沙僧就被貶下界來麼?

  這絕對是玉皇大帝和沙僧合演的苦肉計啊!目的就是爲了混進取經隊伍,一邊掛職鍛鍊,一邊監視一下唐僧等人的一舉一動。

  有人又要問了,怎麼能保證沙僧正好就被觀音菩薩選進取經的後備幹部隊伍呢?小編猜想,一個可能是,玉皇大帝偷偷給觀音菩薩打了招呼,“我這裏有個人挺合適的”,這種情況比較常見。

西遊記背後竟隱藏驚天祕聞 西天取經竟是佛道之爭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玉皇大帝按照如來的選人用人標準,準備了好幾個候選人,沙僧、海僧、泥僧等等,無論你怎麼選,入圍的都是他的人。

  再有一種可能,你要是選不上沙僧,我就搞破壞,讓你的取經人出點意外,必須推倒重來,沙僧脖子裏的九個骷髏頭就是證明,前九次取經工作都沒讓沙僧入圍取經隊伍,沙僧就把九個取經人都喫掉了。

  領導祕書掛職鍛鍊只是小編的猜想。但是也很好的解釋了,在取經過程中爲什麼孫悟空那麼賣力氣,而看似老實肯幹的沙僧卻出工不出力。

  這因爲孫悟空是草根出身,是窮一代,是石頭縫裏蹦出來的,不奮鬥就沒有未來,而沙僧呢,只要按部就班、規規矩矩的完成掛職鍛鍊,就能官升三級。

  上面說了小編的猜想,下面說說原作者吳承恩的本意,那就是沙僧是組織部的人。爲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來看一下“簾”的本意。
 

  宋代以來,把鄉試、會試的考官,統稱簾官。在外提調、監試等謂之外簾官,在內主考、同考謂之內簾官。簾官之“簾”,其實就是門簾。

  原來,貢院內有至公堂,主考、房官等官員,在堂內保管、批閱試卷,並以簾與外界相隔。簾內的考官稱爲內簾官;簾外的監臨、受卷、謄卷、對讀等官員,稱爲外簾官。雙方以簾爲界,各司其職,不得隨意往來,內外公事要隔着簾子交接。

  沙僧作爲捲簾大將,是不是很牛X,內外通喫啊,這種說法也很好的解釋了爲什麼沙僧出工不出力,人家是組織部駐取經隊伍考察組的,主要任務是近距離觀察唐僧、悟空等後備幹部的日常工作,瞭解他們的工作作風、能力水平、履職盡責、廉潔自律等情況,並形成報告及時彙報,你說,哪還有時間去參與打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