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是意大利畫家卡洛·卡拉創作於戰爭期間的一幅拼貼畫,用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的手法表現社會現狀與人們追求價值和內涵的關係。

追求

【類別】拼貼畫

【規格】39×68cm

【年代】1915年

【作者】卡洛·卡拉

【收藏】意大利,威尼斯古根海姆美術館

說到“形而上”畫派我們不得不提及另一位主要人物卡洛·卡拉,他與當時應徵入伍參戰的基里科是在一家軍隊醫院中相識的,這應該是1914年間的事。有人說他們相遇的那間醫院是一家精神病醫院,就六月看來,這重要嗎,當然不重要,只是有些人想借此製造一種“形而上”產生的效果罷了,甚至還有些懷有壞壞的想法,無論是在畫室、沙龍、咖啡廳,還是在偶然的一個街角,總之他們走到了一起,將“形而上”發展成一個鮮明的畫派。

然而畫派的發展並沒有如印象派一樣,將寬闊的江河引入大海,也沒有像“青騎士”一樣,造出一個人工運河,而是如野獸派一樣,顯得有點短促,像一條自然形成,隨後又自然消失,匯入江河的小溪,甚至相對於提名的“形而上”,在面臨“形而下”時充滿着戲劇性效果。“形而上”雖然沒有人氣爆棚,但在當時也是吸引了衆多的眼球的,卡拉在天時地利之勢下發表了《形而上繪畫》論文集,然而此論文集卻遭致人和的挑戰,基里科給予了猛烈的抨擊。或許是嫌卡拉發表的論文集有爲自己插旗之嫌,或許是在藝術表現的道路上有了新的覺悟或發現,基里科有所針對地發表了文章《技藝的迴歸》,算是基里科脫離“形而上”畫派的開始,剛剛起竈的小團體,在沒什麼大風大浪的情況,似乎友誼的小船說靠岸也就靠岸了。

卡拉參加“形而上”之前就是一位未來主義的畫家,之後自然還是,之中當然也是。今天推介的《追求》就是卡拉融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表現,居身“形而上”時期的畫作。隨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發表《未來主義宣言》的菲利波·托馬索·馬裏內蒂受到刺激,他把注意力轉向了戰爭的主體,引發幾乎所有未來主義者的追隨跟風,只是可惜了這位具有感召力的詩人最終選擇了法西斯的一面,甚至宣揚未來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親緣關係。

追求 局部1

追求 局部2

在當時戰亂紛雜的年代,什麼主義,什麼政治,卡拉擱置一邊,憑着他的理解創作了這幅《追求》。這是由炭筆,膠,厚紙板,蛋彩拼貼創作而成的畫作,畫面是由紙板粘貼並繪製的一名騎兵軍官,穿着及膝長靴、紅色褲子和圓柱形頭盔,跨着佩劍,揚蹄飛馳。背景是由剪報和一些郵政用品構成,馬頭處有法國將軍霞飛的字母,另處還有當時的影訊,以及娛樂報道的剪報,似乎在這動盪的戰爭時期,人們當有娛樂都不曾缺失,模糊的理解中突出諷刺的元素,跳出不和諧的音符。卡拉似乎自己也並不明確究竟在追求什麼,只是將當時可能反映最現實的素材用一種可以呈現的方式聚集在作品之中,無論未來的社會發生怎樣的變遷,他只知道他奔向的是未來,然而,並不能左右他所追求的價值觀和精神內涵。

事實上在一戰過後,痛苦、迷惘、不安的情緒在戰後的社會中蔓延,人們在其中尋求解脫。後來藝術方面的超現實主義發展,然而,恰巧是卡拉和基里科曾經追求過的“形而上”起到了啓發的作用,將哲學理論引入藝術創作的領域,引發藝術家對夢境、人的意識與無意識的探討,提供人們對藝術呈現的另一種追求的形式和思考。

【作者簡介】

卡洛·卡拉(Carlo Carra,1881-1966)意大利畫家,12歲時他就跟隨一位裝飾畫家學藝,1900年曾爲巴黎國際博覽會進行裝飾設計工作。25歲時在米蘭結識了馬裏內蒂、波丘尼等未來主義藝術家,成爲未來畫派中的活躍分子,並參與簽署未來派宣言。在發表的這份宣言中,他談到“整體繪畫”概念,主張“有音樂、噪音和嗅覺的繪畫”,成爲未來主義的主要人物。

他除了有未來主義所崇尚的運動和速度外,還有他自己所追求的視、聽、嗅的統覺傳達。立體主義給他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他的畫作從結構和色調上看,似乎更具有立體主義的風格特點。卡拉認識基里科後共同創建“形而上”畫派,這一時期卡拉的畫作雖然神祕,並不像基里科那樣渲染細節,而是強調形體的“結實感”和與周圍環境間的空間關係。他和基里科對後來的超現實主義有着深遠的影響。

=====

一天一幅畫

微信號 ytyfhu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