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用AI养猪的新闻传出,让很多人颇为惊奇,加上背后是阿里投资和推动,让这个话题更有了讨论的热度。

▲图注:猪脸识别示意图(来自网络)

具体来说,也就是基于机器视觉技术,AI算法为每一头猪建立一套档案,包括猪的品种、日龄、进食情况等,从而对猪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声学特征和红外测温技术,还可以通过对猪的咳嗽等行为判断是否患病,做出疫情预警等。

甚至让马云得意和自豪的说自己比丁磊更懂养猪!

但是AI养猪的话题热度刚褪去没多久,犹如接力一样,AI养牛又横空出世了,给我们带来新的刷新认知的机会。

荷兰AI创业公司ConnecTerra开发了一个“智能奶牛监测系统”,跟踪每头奶牛的一举一动,将现场信息传回给农民。

该系统基于谷歌的开源人工智能平台TensorFlow,该系统使用附着在牛脖子上的运动感应“FitBits”来分析它的行为。此前,我们曾注意到这家Connecterra公司已经获得了180万美元的种子轮投资。

康涅狄格州宣称,它的“Big Bovine Brother”网络可以通过分析内部温度的变化来判断一头牛是否在24到48小时内患病(这还不包括外界的高温和湿度等外部因素)。

它还可以学习诸如行走、站立、躺下和咀嚼等行为,如果某头牛决定不去吃第二份干草,这个系统就会自动提示并敲响警钟。

该公司声称,许多农民直接受益于这项技术。微软前雇员Yasir Khokhar和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Yasir Khokhar说:“对于一个典型的荷兰农场来说,我们已经看到使用ConnecTerra的农场运营效率提高了20%到30%。”

但是,我们真的需要人工智能驱动的传感器才能知道奶牛是否没有最大限度地生产吗?奶农已经存在了至少7500年。

有牧农称,这种装置能更快地识别出病牛,但许多农民并不认为它们是必要的,因为他们已经对病牛产生了第六感。

格鲁吉亚奶农马克·罗杰斯(Mark Rodgers)对“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表示:“只要看着一只奶牛的眼睛,我就能在一间感觉不太好的房间里看到一头牛。”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成本问题。为了让牛群与Connecterra平台系统建立联系,每头牛要花79.99美元,此外每头牛每月要收3美元管理费。如果你的牛群里有相当数量的奶牛,那么这样的花费加起来也是不小的开支。

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个体动物进行检测观察本身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农民可以更快地对疾病和其他行为变化作出反应。

当然也有一个缺点:如果农民将来继续使用像ConnecTerra这样的技术,他们的直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或消失吗?那下一代的奶农呢?

奶农应该知道如何以及何时在没有先进技术的情况下对奶牛的需求作出反应。教农民如何看牛,他们就会一辈子有牛奶喝。

但不可阻挡的人工智能技术浪潮正在几乎占据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归根结底,关键是要在农民的直觉和让每个人都乐意接受的技术援助之间找到平衡。

猪啊、牛啊都已经被AI了,下一个会是AI养羊吗? 欢迎留言亮出你的想象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