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調雪崩式重挫後,蔡英文的動作越來越大。首先,她在致黨員公開信中,明白表示要“力抗中國的壓力”,這是在她維持現狀說後,首次明確表達要和大陸較勁的態度。其次,她主動表示定期舉行“執政決策協調會議”,要透過“一條鞭”的督軍機制,提高決策效率。

“力抗中國壓力”說,其實是在爲“雙十演說”定調鋪陳做試探,蔡英文擺明了不願理會中共“交卷鈴聲”催促下,修正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立場,也不願外界有不切實際的期待或疑慮。既然決定不再退讓,索性把戰線拉開來,以“直面中國”的姿態,強調臺灣要走出去,就要面對中國大陸壓力,但“困難從不會嚇倒臺灣人”,她一再提醒,沒有什麼比團結的臺灣人更堅強。

光是精神勝利法不管用,所以她在“執政”四個多月後,再次整隊,舞起了“強而有力領導”的“一條鞭”。類似會議本來就存在,扁、馬都開過,差別只在是要“權力分享”或“權威貫徹”,顯然蔡英文想到的是後者。她已經受不了決策反覆與“髮夾彎”的譏諷,反正以後彎不彎,小英說了算,這就是蔡英文面對連串政策失誤後的“承擔”,她已經承受不了民調下滑,再不就戰鬥位置,只怕會全軍覆沒。誰能料到戰鬥部隊還沒出發,就再挫一個“金管會主委”丁克華,出師未捷身先死,這實在不是好兆頭。

蔡英文想興師的最明顯象徵,就是智庫執行長邱義仁與會。不健忘的人,都會想起“三一九”槍擊案時,邱義仁祕書長“啓動安全機制”時的神祕微笑;更不能遺忘他那“割喉割到斷”的狠勁與處處惹戰的“烽火外交”手段。邱義仁後來把“烽火外交”正名爲“攻擊性外交”,好鬥成性向來是外界對邱義仁“新潮流戰神”的評價,他的復出與會,正說明了蔡英文對這些日子以來決策應變溫吞無章法的不耐,“戰神”出山,當然是要做謀戰的準備。

問題是,邱義仁對付國民黨挺厲害,對付共產黨就不太高明。當年“烽火外交”震天價響,搶不到幾個“邦交國”,卻搞出被“外交掮客”騙走大筆公款的“巴紐案”醜聞,也搞到邱義仁自己惹上牢獄之災。雖經幾年解甲歸田的沉潛,邱義仁能否記取教訓,不拿公器爲兒戲,不會置臺灣於險境而不自知,得靠蔡英文的慎思明辨。

決策會當然不能單靠邱義仁這顆土豆仁,看起來,蔡英文真是急了,急着要擺脫“憲政羈絆”,讓“政府”號令歸一。着急的小英想“御駕親征”,以戰止戰,自己先吹起衝鋒號,要帶着“政府”衝往最前線,她這樣英勇,真的能讓民調起死回生嗎?難道她不能理解,過去“政府”的問題不在沒有會,在於有會沒決策,沒有統帥的正確戰略目標與方向,百萬雄師一樣會潰不成軍。真的不是不能戰,要問的是,蔡英文真做好戰鬥的準備了嗎?勇敢的臺灣人,真的準備好要跟着蔡英文作戰嗎?

蔡英文的攻擊發起線

(本文摘自臺灣《聯合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