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東方週刊》記者劉佳璇 北京報道

2017年8月17日,遊客在電影《戰狼2》取景地河北張家口市宣化區趙川鐵廠參觀

尊重市場、尊重觀衆的拍攝理念,爲新主流電影打開新的市場空間提供了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新主流電影的概念本身就彌合了商業電影和主旋律電影的縫隙,除了探討拍攝理念的變化之外,也不能忽視市場運作層面的因素。

那麼,隨着幾部新主流電影在市場上的成功,如今產業上游資本對於新主流電影的態度有什麼改變?

“處在新的歷史形勢下,近年來很多資本在電影投資方向上正悄然發生着變化。新主流商業電影佳作的接連問世,必然會吸引更多人才、資金的介入,並在更高水準上實現二者的有機融合,從而推動此類電影的持續發展。”北京樂波影業有限公司創始人張鳯魁對《瞭望東方週刊》說。

中國電影的爆發式增長曾催生了浮躁的創作環境,也出現了一部分虛高的市場數字,很多影片在創作上缺少普世價值觀的表達,製作上缺乏雕琢。

2016年開始,中國電影市場漸漸步入冷靜期,資本開始重新思考投資的方向與方法。

而近一年來《戰狼2》和《紅海行動》的接連出現,不僅顯示出了新主流電影與市場需求對接的能力,也超乎業內預期地實現了電影市場的票房擴容。

“資本是看數據的,有一部新主流電影成功的時候,它的熱情是在一個層面上,有了兩部三部成功的時候,它的熱度就會提升到新的層面。”軍事題材影視策劃專家李洋對《瞭望東方週刊》說。

李洋表示:“與過去相比,如今確實有很多資本方躍躍欲試,但是也還有一些市場上的顧慮。據我觀察,對於新主流電影‘想喫又怕燙嘴’,這應該是資本方的普遍心態。”

目前,在新主流電影運作上表現出成熟能力和強大信心的團隊代表,是出品過《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和《紅海行動》的博納影業集團。“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個品牌,這也是博納在佈局時的意圖,用新主流電影獲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李洋說。

李洋認爲,博納影業集團最突出的優勢,在於已經在內部形成了一個生產新主流電影的團隊機制——由深諳內地電影市場規律和政策方向的出品人把關,由成熟的香港導演執導(如徐克和林超賢),這是香港創作力量和內地製作力量的“優化組合”。

但是,這種團隊還是稀缺資源,因此,“大量資本方在以項目跟投的方式試水,這是目前較爲普遍的情況;另外,也有一些公司在籌備,這個研發過程會是認真、審慎的。”李洋說。

資本對新主流電影的態度可以總結爲積極而不冒進。究其原因,新主流電影尚處在崛起初期,且對於製作水準、主流文化表達方式的要求較高,市場雖然已經打開,但是風險也更大。

李洋認爲:“聰明的資本不會因爲有兩三部成功案例,就覺得它可以複製。從投資風險評估角度而言,純娛樂性的商業電影更‘穩’,而真正敢去嘗試做新主流電影的還是少數,因爲這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遠見和智慧。”

一個頗值得玩味的現象是,在《戰狼2》與《紅海行動》的宣傳中,明星參演要素較過去“商業化的主旋律電影”弱化了不少。

在宣發環節,新主流電影爲何不再以明星陣容爲主要噱頭?

李洋認爲,電影出品方需要進行演員片酬的成本控制,考量啓用明星是否具有可觀的回報率。具體到當代軍事題材,“本身就是一個大國重器的展示,軍事題材的原始受衆是軍迷,他們看重的是軍事器械、戰術等,而不是明星。”

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沈東告訴《瞭望東方週刊》,實際上,從市場整體來看,中國觀衆如今也並不會單純因爲明星而支持一部作品,中國電影市場經歷爆發式增長後,觀衆對電影產品的要求已經迴歸內容本體。

因此,用內容本身的強概念、強情節吸引觀衆,是新主流電影的重要特點。以往“商業化的主旋律電影”以明星包裝來吸引觀衆的手段已經漸漸失效,對演員的選擇主要看其是否和角色、影片整體氛圍相契合。

“優質內容驅動越來越成爲電影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這一點反映到發行市場上,影片質量成爲了各發行主體發行業績的關鍵。”張鳯魁說。

在宣發環節,新主流電影較爲極致地體現出了“拼內容質量、拼口碑”的特點。幾部成功的新主流電影,都是在上映後實現口碑發酵進而撬動排片,引發層級傳播後,延長了電影在院線的生命週期。

在前期的造勢上,與過去的主旋律電影相較,新主流電影的確更主動和靈活,但和目前其他電影的營銷手段大同小異,如新媒體造勢、全國路演、品牌合作等。

隨着觀衆喜好的變遷,這些常用手段和票房之間的聯繫越來越淡,而口碑、影片質量、內容、特效則成爲了觀衆選擇的要素。

“任何一部票房成功的影片都不能完全歸功於單一的營銷效果,需要各環節優勢資源的緊密配合,更重要的還是在電影本體。”張鳯魁對本刊記者說。

沈東認爲,這不是說新主流電影可以忽視宣傳和營銷,新主流電影尤其要按當下的市場規律實現與觀衆的互動,在宣傳時,可以突出技術的特色性、內容的可觀賞性和題材的創新性。

總監製:金風

監製:劉新宇 、顧佳贇

編輯:張靜、萬宏蕾

實習生:姜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