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看科技互聯網新聞的朋友,一定被子彈短信給刷屏了,那麼在騰訊壟斷的社交領域,子彈短信究竟能飛多遠?

子彈短信,是由北京快如科技研發、錘子科技投資的一款即時通訊App,其最大的亮點是高效溝通。它不僅支持語音、文本輸入,同時還支持“語音輸入、文字輸出”。2018年8月20日,子彈短信在錘子科技堅果Pro 2S發佈會上亮相。小編簡單介紹一下子彈短信的特色功能:

1、全局懸浮球:無需進入App,在手機桌面按住懸浮鈕直接說話,選擇聯繫人即可發送。

2、快捷回覆功能:用戶無需進入聊天頁面,在 App 的消息列表頁面就可以快捷回覆消息;列表頁面支持直接展開多條未讀,可以語音或文字快速回復。用戶可以自己選擇發送信息的類型,發送語音的同時會自動轉爲文字並附帶,語音識別率高達97%,讓用戶在不同場景下都有高效的選擇;

3、引用回覆功能:任何端口都支持引用回覆功能,讓聊天過程中不再意義不明,拒絕低效率的溝通

4、與非子彈短信用戶的好友也可以直接發送信息;

5、歷史頭像和“這是誰來着?”:子彈短信的每個用戶主頁中都將對其好友展示曾經用過的歷史頭像,也可以看到與該好友第一次的對話記錄,幫助用戶回想起來這是誰

聽着好像噱頭挺多的,但是深究一下,你會發現這些功能的技術很容易被模仿與抄襲,並不具備技術上的壟斷優勢。或者說用戶只是看在老羅背書,出於對新產品的好奇,提前體驗一番,小編身邊的同事幾乎已經卸載,可見用戶的習慣還在於微信,短暫的時間裏難以被改變。

對於一款新產品,10天內獲得500萬的下載量以及1.5億的融資,按道理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而騰訊作爲社交領域的巨頭,是否懼怕子彈?我想未必。

回看騰訊的發展史,從1998年的QQ到2011年的微信,馬化騰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QQ背景下,富有前瞻性的豢養起企鵝帝國,最後探索出社交的盈利模式,使得騰訊迅速的崛起。縱使2011年微信比米聊晚起步的情況下,馬化騰還是戰勝了雷軍,捍衛了自己的社交王者的地位。

馬雲一直想建立自己的社交網絡,阿里旺旺只是服務於電商,釘釘最後只是服務於企業,支付寶在一輪輪的營銷下,最後還是宣告失敗。用戶對支付寶的認識停留在移動支付的層面上,社交的加入會讓用戶覺得不安全,或者說支付寶界面的設計本來的核心就在於支付,而社交建立在複雜的支付環境下,往往給用戶一種不好的體驗。但反觀先社交,後支付的微信,卻在移動支付領域啃下了一塊大蛋糕,但點開微信,它仍然是社交爲代表,只是把移動支付歸在了錢包這個端口裏,本質上說並未對用戶的社交慾望造成負面的影響,相反卻在用戶社交的時候提供了額外的移動支付服務。

身經百戰的騰訊面對子彈短信的突然偷襲,是否能夠獲得勝利?我想這是毋庸置疑的。中國互聯網從21世紀初的動盪裏崛起,歷經20年的發展,已經進入寡頭統治,巨頭壟斷的時代。反觀近幾年的創業公司,不是在萌芽狀態裏被殘忍扼殺,就是在崛起後生生被抄襲而亡,何況是在社交領域裏耕耘的子彈短息。

所以小編覺得子彈信息只能做社交領域的細分市場,類似於電商領域的垂直化平臺。做綜合性的社交平臺,可能性幾乎爲零?

1.效率社交還是需建立在熟人的基礎上,這就非常依賴社交關係鏈。縱觀錘子科技,還是快如科技本身,並不具備這種優勢。這種關係鏈緊緊的握在BAT的手裏,沒有大數據的支持,引流將是子彈短信面臨的尷尬問題。

2.產品功能並不具備壟斷優勢。在科技與互聯網行業,技術的壟斷往往可以爲企業建立起禦敵的堡壘,而反觀子彈信息所提倡的高效功能,技術含量還是比較低的。物流需要效率,但聊天並非如此。對產品定位的不明確,將會影響企業未來市場的定位。

3.面對的競爭環境異常的激烈。 互聯網公司往往以數據和流量作爲估值,任何平臺或新零售都在爲了前期流量的積累而陷入補貼大戰,而在社交領域卻從未出現顛覆者,騰訊已經在這個領域建立起自己的優勢壁壘,子彈短信面臨的不僅僅是自身,更多是外部環境的威脅。

4.遷移成本導致用戶無法脫離微信。經過多年的發展,無論是QQ,還是微信已經建立起自己龐大的用戶羣體。從生活到工作,我們已經習慣通過騰訊的社交產品去 溝通交流。除非互聯互通(幾率等於0),否則處於對遷移成本的考慮,用戶在子彈短信沒有那麼大吸引力的前提下,是不會轉移陣地的。

子彈短信的出現或許只是用戶嚐鮮的體驗品。在過去的10天,從默默無聞到名聲大噪,甚至被說成微信的顛覆者。但隨着市場以及資本冷靜,子彈未來的出路以及定位還值得其去認真思考。你們覺得子彈的能飛多久?

你覺得子彈短信怎麼樣? (單選)

0%

會成爲微信的顛覆者,未來社交的巨頭

0%

下載體驗了一下,已經卸載

0%

如果阿里入股子彈短信,可能還有機會

0%

一年時間就會消失不見

投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