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要讲的形意拳先辈创拳的励志故事,须从心意拳谈起。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中心意拳(又名心意六合拳、四象六合、形意拳)是中华武术大百花园中一个珍贵的拳种,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传心意拳为宋代名将岳飞所创,民间又有印度高僧达摩创心意拳之说,实为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际可(字龙峰)所创。拳以名显,之所有岳飞或高僧达摩创心意拳之说,盖有托神或名人以示拳贵之缘由,国人在传统文化中常有“正名”之习惯。

2008年6月7日,心意拳经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心意拳传承主要有三个流派:河南派心意拳、山西戴氏心意拳、李洛能传形意拳。形意拳编创人李洛能,字老能,河北深州人士。据形意门人们讲,李老能37岁始练经商于山西晋中一带,得戴氏心意拳真传,将心意拳发扬光大。然而,李洛能学心意拳非常不易,其中有一段感人故事。

明清时期,晋商发达。山西武术伴随商业的发展,得到了长足进步。心意拳门人常以开设镖局为生,纵横大江南北,甚至走出国门,一为谋生兼有授业传拳。时河北沧州亦为武术之乡,名家辈出,有镖至沧州不喊镖之说。正是因为与此关联的一次偶然比武事件,让李洛能的武术事业发生关键性转折。据传戴龙邦之子戴文熊行镖至沧州,破了“镖至沧州不喊镖”的行规,有尹姓拳师约战戴文熊,当时凑巧李洛能正在此拳师名下学拳,在一旁观看了双方比武的全程。民间传说两位名师上场交手只一回合,戴文熊用一式“乌牛摆头”将尹姓拳师打出一丈开外,至此声名鹊起。李洛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数日之后只身一人来山西祁县学拳,在戴家附近种菜三年,每日清晨挑选最新鲜蔬菜送至戴家门庭,且不收一文。但是,戴氏心意拳有传男不传女更不传外姓的祖训,最后有感于李洛能先生的真诚,戴文熊受母命始传拳于李。从此,李洛能不负众望,十年艺成,得戴氏心意拳之内涵,经发展创新,编创形意拳。李洛能被誉为“北方神拳”,其弟子显赫者有车毅斋、郭云深、刘奇兰、宋世荣、白西园、张树德、刘晓兰、李镜斋,在形意拳界号称“八大弟子”,后又有薛颠、孙禄堂、韩慕侠、李纯义等一世武术英才。期间,有车二师父“镖行天下”,郭云深“半步崩拳”打遍黄河以北以及宋世荣“燕子宋”之美誉闻名天下,又有形意拳传人孙禄堂、韩慕侠击败外国力士之壮举,言清末及民国时期形意拳占据中国武术界之半壁江山毫不夸张。日本著名格斗刊物评价心(形)拳为中国最实用凶狠之拳。

当前,形意拳在全国传播甚广,由于形意拳在创拳之初打破族内传拳门规,至目前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基础,为广大武术爱好者所喜爱。中国心(形)意拳在数百年的沧桑岁月里,为中华民族的武术文化传承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我们相信,随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挖掘和整理,这一优秀拳种必将会更加绚丽多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