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年前,中國人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逐鹿中原,最終解放軍以少數兵力戰勝了國民黨大軍,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如今,徐州市以淮海戰役爲主題,經營紅色旅遊線,深受旅遊者的青睞。在56個民族踏訪途中,採訪團恰好途徑徐州市,並踏上了這條紅色旅遊線路。


17日,踏訪56個民族團的趙玉明、趙帥及記者一行便踏上了日程,早5時許,踏訪團就從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出發,行駛2個多小時後,越過京杭大運河,走下橋就到了江蘇境地,再直行40多公里,進入了徐州市區域。提起徐州,就不能不提那場舉世聞名的戰役-----淮海戰役。如今,徐州市民依然對那場戰役記憶猶新,同時,爲了緬懷先烈,紀念這起戰勝所取得的偉大勝利,當地建立了淮海戰役紀念館,並着重發展紅色旅遊經濟。


當得知踏訪團是從遙遠的北方而來時,淮海戰役紀念館辦公室的負責人很熱心地接待了記者一行,並找來講解員位記者細說當年淮海戰役的精心場面。


淮海戰役紀念館1965年建成,目前已經接待了數千萬旅遊參觀者。講解員說,距離徐州30多公里的碾莊鎮,隸屬江蘇省邳州市,是當年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主戰場,淮海大戰的揭幕戰正是由這裏打響。淮海戰役雖然沒有給徐州市留下戰爭的痕跡,但整場戰役是以徐州爲中心拉開的,所以淮海戰役紀念館選擇在此建立。眼前的淮海戰役紀念館採用聲、光、電、多媒體等綜合手段,向廣大遊客立體展示淮海戰役的歷史進程。紀念館中心位置是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在上山觀看紀念塔的路上有一箇中心花壇,花壇呈現出花圈形狀,兩側通道向上延伸,直通紀念塔。講解員告訴記者,兩側的通道形如輓聯,與花圈相配意味着對烈士們的緬懷和祭奠。紀念塔的四面鐫刻着當時的戰鬥場景,上面鐫刻着衆多人物,有戰士也有平民,畫面栩栩如生。講起那場戰鬥不禁讓人驚歎。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60萬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以徐州爲中心,東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自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與80萬國民黨南線精銳主力展開決戰,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的淮海戰役總前委指揮下,解放軍經過65個晝夜的浴血奮戰,殲滅敵軍55.5萬人,贏得了對國民黨軍隊繼遼瀋戰役之後的又一個大決戰,從根本上動搖了南京政權的統治。講解員提醒記者說,有個戰士扛着炸藥包,這個主要反映了淮海戰役的一個特點,就是炸藥用的非常普遍。她舉例說, “十人橋”這個故事就反映瞭解放軍運用炸藥作戰的場面。1948年11月6日晚,淮海戰役打響。華野9縱隊的一個連隊在進攻中遇到一條十幾米寬卻沒有橋的小河,爲了完成攻擊任務,10名戰士跳進初冬冰冷的河水裏扛起梯子,用身體築成了一座“人橋”。“十人橋”如今已成爲人們在旅遊中感受淮海戰役的一個經典故事。


隨後,採訪團跟隨講解員來到淮海戰役紀念館館內。據瞭解,這個紀念館是向廣大遊客展示淮海戰役最集中的地方,館內收集了大量的戰爭圖片和實物,如作戰工具等,共收集了2000多種戰地紀實照片和戰爭實物。真實地展現了淮海戰役三個階段的戰鬥歷程,並充分反映出了淮海戰役的曲折進程。講解員指着一個汽油桶說:“當時戰士們集思廣益,有些戰士自己發明了一些武器。這個是汽油桶改造的一個炸藥發射桶,在裏面裝上炸藥。後面有一根導火索,點燃導火索,炸藥就推動炮彈呈拋物線形狀打到國民黨軍的陣地上。”


講解員指着一根小竹竿和獨輪車講解說:山東省當時有個支前模範叫唐和恩,他支援淮海戰役的時候,就是拿着這根小竹竿當拄棍,從家鄉山東萊陽出發,跑遍了整個淮海戰役戰場,推着小車支前,走一個地方他就把一個地方的名字刻在這根小竹竿上,上面一共記下了山東、江蘇、安徽3個省、88個村莊和城鎮的名字。小竹杆的故事後來被搬上銀幕,唐和恩就成了電影《車輪滾滾》中的生活原型之。淮海戰役期間,江蘇、山東、安徽、河南四省共出動民工543萬人,運送到前線的糧食達2.7公斤。最後參戰兵力與支前民工的比例高達1:9。淮海戰役期間,大量民工就是推着這種交通工具,他們對戰爭的勝利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記者看到,許多參觀者是組團來的,還有的是結伴來的共青團員。在採訪中一位姓劉的團員說:“我們是結伴來這裏宣言的,來這裏宣誓我們覺得榮幸,同時也想借此鼓勵自己,啓發自己,爲自己的人生地下鼠標。”據瞭解,當地團員入團、黨員入黨等宣誓儀式多在此舉行。而且遊客雲集,淮海戰役紀念館每天接待的遊客可達千人。目前,當地仍在爲淮海戰役紀念館的進一步發展盤算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