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希拉里競選總統時曾經以爲贏定了,勝選慶典都準備好了。後來讓全球大跌眼鏡,女總統夢破滅了。希拉里的競選搭檔是蒂姆·凱恩,和特朗普搭檔的彭斯搞了一場副總統辯論,落了下風,對大選不是個好兆頭。之前選人時就有呼聲說,讓民主黨女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和希拉里配,但是正副總統都是女的好像有些過頭,就沒搞。

這個沃倫還是比較有實力的。如果美國再出女總統候選人,輿論經常開玩笑說讓伊萬卡公主上。但真要論政壇經驗,應該是資深參議員沃倫最可能,她之前也說很願意當希拉里的副手。特朗普上臺之前之後,經常受到沃倫兇猛攻擊,兩人是死對頭。

就是這個沃倫,3月底這幾天正在北京訪問,就貿易與半島問題,與中國劉、楊、魏等高級官員會談了。關於這次訪問,她對記者說了幾句意味深長的話。

“多年來,美國政府錯誤地以爲經濟交往會讓中國更加開放。”

“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整個是錯的。我們先前給我們自己講了一個一廂情願的快樂故事,但那故事從來就不符合事實。美國不能迴避直面中國的(與預期很不一樣的)現實。” (The whole policy was misdirected. We told ourselves a happy-face story that never fit with the facts. )

“先前很多人以爲,隨着中國的經濟增長和市場開放,中國將更爲平穩地融入世界,這種看法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如今,美國政府正在覺醒。”

沃倫的說法,其實和正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的特朗普是一樣的。兩人分屬民主黨和共和黨,平時是死對頭。但是關於中國,都一樣覺醒了。

這一點,和以前是完全不同的。中國需要面對的,是一個覺醒的美國。而不是中美會談上,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幹什麼的美國對手。

回看過去多年,關於中國,美國人真的是茫然的。兩邊對談,美國和中國談判,其實中國談的人也不一定多高明,甚至反應都是程式化的高度可預期。但中國目的明確,主線清楚,緊抓核心利益。而美國卻沉浸在“快樂故事”中,關注焦點從人民幣升值、知識產權保護、市場開放中轉來轉去,從未真正對中國造成壓力。明白人和糊塗人對談,結果可想而知。因此,美國人才會覺得“整個是錯的”。

特朗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並不是認真想做什麼事。實際由於人手短缺,宣佈消息的時候,連對中國加關稅的商品清單都沒整理出來,說之後再補。但這是一種姿態,說明美國從此不再糊塗了,覺醒了,會正視中國,真正和中國開展鬥爭。

中國的信息黑洞

美國人說覺醒,是知道過去想錯了,但能說現在對中國就瞭解麼?中國以外的世界,以西方國家爲主,也包括周邊國家,其實對中國都極不瞭解。

直到兩三年前,普通韓國人還認爲中國人非常窮,沒有肉喫、沒見識過家用電器,對中國留學生問出可笑的問題。後來韓國政府覺得太離譜了,2015年拍了個紀錄片《超級中國》對國民進行教育。韓國人看了非常震驚,覺得難以置信、不能接受,中國怎麼可能發展得這麼強大了,是不是政府在騙自己。

這事細想很不可思議。韓國離中國很近,很多人到過中國,還有上百萬人在中國生活,是外國人中最多的。然而就連韓國人也很不瞭解中國,需要進行國民教育,還非常震驚。而且這一切就發生在兩三年前!那中國以外對中國的誤解會到什麼程度?

中國不是無足輕重的小國,商品賣到世界各國,十幾年前全球經濟影響就很大了,新聞中關於中國的信息越來越多。官方有大會報告之類的海量信息公佈出來,大量中國人寫文章吐槽,都是公開可查的,透露了無數的信息。但是外國對中國仍然極不瞭解,爲何會這樣?

其實原因很簡單。一個是技術性的原因,中文。還有一個是意識形態的原因,外界用想象代替現實。

外國人想了解中國,最好要會中文,但很難學。而且中國的歷史、政治、經濟問題,非常複雜,背景很深。地區人羣分化,情況千差萬別,簡單的問題解釋起來都要辯證法。中國還發展得特別快,社會與經濟不斷冒出新情況,需要持續學習。中國的國情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不少本國人都學不好。

世界上關於中國的信息,本來就容易被媒體或受衆傾向性扭曲。中文又這麼難學,全面瞭解中國還特別困難。這種情況下,外界通行的辦法是,抓住一些片面信息進行想象發揮,用想象代替現實。是真沒有辦法。

在2000年以前,外界對中國歪曲攻擊,造成的是中國的憋屈感。例如有中國女記者和外國記者一起工作,委曲得哭了,說你們怎麼能這樣說瞎話。但是人家居高臨下就那樣了,也沒辦法。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實現製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

而在昨天,美國商務部就宣佈將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7年,直到 2025年,以此來遏制中國企業的發展,瞄準的正是中國製造2025方針。

此前《華盛頓郵報》就曾報道指出,美國政府高管已經開始擔心,美國政府雖然仍把注意力集中在經濟上,但關注的是鋼鐵和其他重型製造業,美國必須關注起影響其未來至關重要的技術問題。

早在去年5月,以美國雲計算公司爲首的亞馬遜、微軟,谷歌等公司,以駐中國美商會名義,派出代表團到華盛頓進行鼓動,指出“中國激進的重商主義政策是美國先進技術產業未來面臨的最嚴重威脅之一”,而美國政府沒有采取足夠的措施來應對“這一威脅”,直接指向中國雲計算產業,昨天,美國貿易戰進一步瞄準到中國雲計算產業。

美國真正擔憂的是“中國製造2025”,這一計劃將使中國成爲未來高科技產業的全球領導者。美國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當天更直言,“301關稅”毫無疑問將直指“中國製造2025”。

在所謂“國家安全”和“知識產權”的說辭背後,是美國對新一代技術霸主地位不保的焦慮。

據彭博社28日報道,在對鋼鐵等20世紀產業徵收關稅後,特朗普正考慮限制中國主導本世紀的10個戰略產業。這些政策將在本週公佈,包括“中國製造2025”計劃中高端機械、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和生物技術等行業的發展。

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本月曾對參院委員會表示:“如果中國主導了這些,那將對美國非常不利。”

彭博社指出,美國已將中國當做戰略競爭對手,實施這種限制標誌美國對中國新興產業崛起的戰略轉變。

“對於中國來說,瞄準‘中國製造2025’將遠遠超過對其鋼鐵或洗衣機徵收關稅的意義。”曾在世界銀行工作過的香港牛津經濟研究所首席亞洲經濟學家高路易(Louis Kuijs)稱,“這關乎着中國的未來,影響中國製定的關鍵計劃。”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28日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更直言稱,美國關稅商品清單瞄準的中國商品將“重點關照”“中國製造2025”計劃重點推進的產業上。

納瓦羅宣稱:“在我看來,中國肆無忌憚地公佈了‘中國製造2025’計劃,相當於向其他國家宣佈:我們將主導未來所有的新興行業,你們的經濟根本沒什麼未來了。”

納瓦羅更指出,美國將對準“中國製造2025”所包括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和量子計算等產業。

報道還稱,羅伯特·萊特希澤將於4月6日發佈擬議產品清單,但也可能會隨時發佈。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彭博社28日大篇幅介紹了“中國製造2025”計劃。

據其介紹,“中國製造2025”計劃在2015年宣佈。其中包括髮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牀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個重點領域。

彭博社援引亞開行數據指出,早在2014年,中國就已結束日本在亞洲高科技出口領域的主導地位,包括如醫療儀器,飛機和電信設備等高技術產品的出口額比例從2000年的9.4%上升至去年的44%。

彭博社還指出,儘管在大多數行業中,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仍在追趕,但不容忽視的是,中國的研究人員已成爲人工智能領域的全球力量。LinkedIn公司去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外國企業擔心他們無法與中國的人工智能企業競爭。

西部信託公司分析師、前美國財政部中國事務專家戴維·洛文傑(David Loevinge)表示,“貿易緊張關係的加劇說明,隨着中國向增值鏈上方移動,其經濟對於美國來說,補充性更弱了,競爭性更強了。”

洛文傑還指出,“‘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爲在某些行業超越美國所做努力的一部分。”

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政府還抗議中國國有銀行爲目標行業的企業提供低息貸款。白宮宣稱這會導致全球產能過剩,進而可能會壓低價格,並破壞西方以及作爲美國盟友的日韓等國科技公司的生存能力。

衆所周知,納瓦羅是一名主張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的經濟學家。本週一(26日),納瓦羅還在CNBC上還拿“知識產權”說事:“長期以來,中國竊取我們的知識產權,還強迫轉讓技術等等,”“我們希望中國從根本上與我們合作,處理好其中的一些做法。”

中美氣機交鋒

其實對於中國,美國人倒也沒有小看。如果要給美國找個對手,根本不用動腦子就是中國。

10多年前的美劇《24小時》就將中國描寫成一個很牛的國家。主角鮑小強,他爸從美國叛逃時說,小強我們去中國吧,那裏是個全新的國家,特牛。後來無所不能的鮑小強還被中國抓去,關了一年才被放出來。近來的美劇中,如《紙牌屋》,中國都是非常強大的國家。

但這些仍然是想象,所以出現在影視劇中。美國人真正從現實中感覺到中國的氣勢,也就是最近三四年。

像中美這樣的大國,真較量起來是全方位的,並不是一兩場貿易戰、外交戰就能定勝負的。甚至也不是羅列一大堆數據,就能判斷出來的。有時,比較玄的“氣機交鋒”反而更能看出問題。

例如,臺灣十來年前搞選舉,宋楚瑜在臺上演講,說幾句就衝臺下喊“你們說對不對?”。這就可以看出來,臺灣這個地方算是完蛋了。真正說經濟實力大跌,生活水平下降,那還要等一些年才暴露出來。但看之前的“氣機”就能把臺灣看死了。

90年代後期到2001年,美國人搞炸館、南海撞機,小布什說“盡一切能力”協防颱灣,明顯是在對中國搞戰略試探。那時的“氣機交鋒”就明顯對中國不利,很憋屈的感覺,壓力非常大。領導人去機場迎回烈士遺體,流下了淚水。敵對勢力很囂張,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加入WTO談判,美國人就吊着談,中國主動大動作讓步才推動了,後來美國也不緊不慢也拖着。

不過2001年發生了911事件,就豁然開朗了,悶氣一掃而光,一切都不一樣了的感覺。WTO的事馬上就成了,一年年數據增長和做夢一樣。發展的整體氣勢一往無前,國際上基本沒有什麼大挑戰,很順利地發展過來的感覺。

最近,多年未見的壓力感覺又來了。美國人真的覺醒了,有共識了,四處活動,又到了中美“氣機交鋒”的時候。但是這次情勢已經不一樣了。雖然有不小的壓力,但中國沒有人感覺憋屈,不少人反而有“來得正好”的感覺。不需要羅列什麼數據,人們的感覺就是真實的,就足夠看出趨勢了。

交鋒的時候,對陣雙方會放出“氣機”,互相感應一下。這說不清道不明,但並不是玄幻。這次一些美國人是真慌了,覺得真有可能會輸給中國。種種色厲內荏的言論,誇張的表演,虛張聲勢的威脅,沒有章法的出招,都顯示出美國人內心的氣機不穩。中國方面並不咄咄逼人,但面對貿易戰或者多角度的立體攻勢毫無懼色,應對後招不少,氣勢上絕不是落入下風的一方。

有時候真的不需要講太多數據、實力、證據,看看氣機就夠了。1946年,蔣介石撕毀協定,對共產黨發動了進攻。當時的軍事經濟實力對比,看上去是國民黨大佔上風。但是周恩來對國民黨談判人員說,“是國民黨發動了戰爭,你們必然輸掉這場戰爭”。周恩來說這話並不是口舌之利,觀察國共雙方的氣機,毛澤東周恩來對勝利充滿信心。只是連共產黨也沒想到,國民黨短短兩年就敗下陣來。

現在中美的實力對比,比起當初共產黨與國民黨開戰時,感覺還是要好多了。美國不會像國民黨那麼無能,但是中國也不需要短期就能勝利。只要中國能頂住美國的攻勢,時間顯然在飛速進步的中國這邊。

美國人要認真對付中國了,但還處於信息黑洞之中,摸不到門路。美國方面甚至無法表達出必勝的信念,面對這樣的中國,不知道什麼才叫勝利。從班農開始,到特朗普,再到沃倫,各路人馬反覆表態,“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整個是錯的”。但是美國到底要做什麼,要達到什麼目標,都不清楚。

美國人會試圖拉攏發達國家陣營,挑撥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發動“八國聯軍”打貿易戰對付中國。還會挑動日本臺灣鬧事,如通過“臺灣旅行法”。但這些都等於是明牌了,世界各國沒有大傻子,都會觀望“氣機”,何況與美國也有不小矛盾。就連臺灣人也不覺得是機會來了,反而怕被中美交鋒碾碎,臺灣對大陸的鉅額順差看着就很礙眼。

中國的發展是堂堂正正、理直氣壯的。實力弱的時候面對美國挑釁試探,會感到憋屈,但仍然沉着應對,默默努力。現在實力已經與美國大幅接近,發展模式也是和諧的,可以幫助世界上不少落後國家跨越式發展,符合人類的正義。美國從自我營造的迷夢中覺醒,再次對中國發起挑釁,但這次中國的“氣機”已經佔了上風。美國人不會有什麼機會,只會自取其辱,阻擋不了中國的正義事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