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少將帶軍艦逼迫日本打開國門,日本爲何還給他造像立碑? 凡人摸史 2018-04-22 11:04 有一種說法,日本人崇拜強者。這話咋一看有道理,實際有點怪怪的,難道還有誰崇拜弱者嗎?但不得不說,日本人有個特點,你可以說他是自虐,也可以說他是務實。比如,把美國軍艦的侵犯說成黑船來航這種中性詞語;還給帶隊的美國海軍准將馬休·佩裏立碑。爲何會如此?

主要原因,我覺得有兩個。其一,美國雖然是開着戰艦來耀武揚威,但因爲德川幕府選擇了軟處理,最終兩國並未開打。而且美國也接受了日本給個猶豫期的要求,隔年再來籤的約,沒有逼迫日本人馬上籤。而幕府之所以低調,只因13年前的鴉片戰爭,早讓他們見識到西方的厲害,偌大的清朝都打不贏他們,我們就不必說了。(本圖 馬休·佩裏)

也就是講,最終美日簽訂《神奈川條約》,用的是和平方式。而且,條約的主要內容,無非就是建交通商海難救助,對幕府一方而言,並未對日本造成特別嚴重的主權侵害,所以他們接受了。何況,美國給日本的談判代表放了很多禮炮,還送了很多禮物,面子給得足足的。(馬休帶去的Saratoga號,不過此照片並非在日本拍攝)

但更重要的,是第二個原因。(密西西比號)

當時幕府行政負責人,35歲的首席老中阿部正弘(本圖爲他的銅像),第一次遇到這種事,竟將美國的條件來了個全民大討論,向各藩以及平民徵求意見。結果,導致了大名藉此干涉幕政。從此,開國派與攘夷派開始了爭鬥,並掀起了熱熱鬧鬧的尊王攘夷倒幕運動。這是阿部下弘當時所無法料到的。本圖右下角是他手書《論語》“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讓沒訓練的百姓去作戰就是讓他們送死)。由是可知他非強硬之人。

自幕府開國之後,各藩分成倒幕與佐幕兩派,最終倒幕派得勝,日本終結了幕政,天皇重新走上前臺,開始了一系列維新,各方面迅速發展,成爲東亞唯一的列強。正因爲美國是用和平方式——雖然是炮艦下的和平——與日本簽約,且這些條約帶來的客觀效果是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所以,日本纔會給佩裏立像,並在他們登陸之處,也立碑紀念。(本文照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