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北上廣”羣體中,務實的廣州人愛美食不深究打扮,在廣州經營買手店相比北京、上海難度更高。廣州的買手對老廣的穿衣理念和消費習慣最爲了解。

所以,時尚姐專門採訪了幾位廣州買手:孤品捕手 Lia、街潮頑童Jason和生活方式傳遞者阿詩,請他們來談談屬於廣州人的時尚是怎麼樣的,以及廣州時尚買手生活的點點滴滴。

衣服一旦穿上身,就賦予了生命力

—— LastPiece 主理人:Lia

就像我們會長皺紋,牛仔也伴隨着人的成長而變化。那是一種物與主之間獨特的聯繫,我格外珍惜這段關係……





午後的陽光透過落地玻璃滲進來,LastPiece 主理人Lia在鏡子前試衣,無邊框透明眼鏡透着高冷理科女感覺。





Lia本是個對藝術感興趣的理科高中生,高二無意中看到一位時尚人放棄升職加薪堅守熱愛的形象設計崗位的故事。這讓一直猶豫是否走藝術之路的Lia找到了前進動力。適逢學校開設美術班,她抓住契機轉爲美術生開始習畫。一年後,半路出家的她考上了服裝與設計專業,大學畢業後到米蘭完成碩士學位。





談及時尚,Lia認爲:“時尚是一種審美創造力,是對美的態度。即使是不被大衆接受的小衆設計都有權利被更多人瞭解,發掘她的美。”

於是,當別的時裝店在推當季新品時,她反其道而行之,轉攻過季積壓貨品和訂貨樣衣,以及更多小衆品牌。Lia認爲,大衆對於過季產品、樣衣及小衆品牌的瞭解是不充分的。她希望更多人有機會了解和感受到設計師的精巧手藝。2年前,她開設了LastPiece這樣一家以合適價格處理過季衣服和樣衣的時裝店。





單從外觀看,不瞭解LastPiece的人可能只會把它當做普通的時裝店,但在這裏你買到的衣物很有可能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

這一件件孤品,正是Lia從世界各地淘來的。大家對買手更多看到了光鮮亮麗的一面,比如穿着華麗、出席各大時裝週、頭排看秀,連走路都帶風,但這只是表象。Lia每天需要接觸大量的市場數據,分析產品銷售情況,同時還要兼顧店鋪經營,一點都不比其他職業輕鬆。年輕的她也開玩笑道:“現在我也是保溫杯不離身。”







與高冷的買手形象相反,私下的Lia喜歡率性舒服的牛仔衫。她笑着說:“拆開牛仔的縫合線就會看見色彩的深淺對比。這種紋路,哪怕是同款的第二件都不可能完全一樣。”大學時,她曾把牛仔單品全部拆線,利用拆片重新制作一件牛仔夾克,至今還被珍藏在她的衣櫥裏。

求新心理普遍的今天,褪色的牛仔衫多會被淘汰,但Lia並不覺得這種變化是一件壞事。在她心中,衣服一旦被穿上身,就被賦予了生命力,就是朋友,是一張地圖,自然長出來的皺紋一條都不能少。經過歲月摧殘後的美麗,意味着厚重的閱歷。她淡然地說:“就像我們會長皺紋,牛仔也伴隨着人的成長而變化。那是一種物與主之間獨特的聯繫,我格外珍惜這段關係……”一如店名“LastPiece”,最後一件衣物更令人心醉,留到最後的朋友更值得珍惜。

以Cm爲單位的叛逆永遠年輕

—— Creamart 主理人:Jason

推廣自己喜愛的品牌會很辛苦,因爲不一定會被大衆接受,潮服這行堅持下來的人都不容易。





南方報社後面,穿過一片樹蔭,可見Creamart玻璃牆上Cm字母的貼紙,推門入內,時尚姐似乎闖進了一個潮男的家:牆角的牀鋪着寶藍色被單,上面隨性的放着書包、雜誌、襪子。這時頭戴一頂鴨舌帽,一身寬鬆舒適的T恤和短褲,踩着球鞋的Jason推門向我走來。和照片一樣,身材健碩,留着短鬍鬚,不顯邋遢的Jason多了幾分剛毅和成熟。





Jason小時候,母親在南方服裝廠工作,他常與媽媽一起穿吊牌、剪線頭。潛移默化中,培養他對服裝的興趣。他常常裁剪硬卡紙,上色後,在白色衣服上印出他喜愛的卡通圖案。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採購面料、跟單,這爲他在服裝行業的發展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在成爲時尚Buyer之前,對服裝設計頗有想法的Jason在2003年創立自己的街頭休閒品牌。成爲設計總監的他,眼光變得更爲廣闊,他想爲熱愛街頭文化的年輕人提供聚集地。經一番策劃和籌備後,2017年潮流品牌集合店Creamart應運而生,Jason成爲這家潮牌買手店的主理人。Creamart不僅有Jason的自有品牌,還有更多他個人喜歡的潮牌。在其它潮牌品牌選品時,Jason會在大衆潮流和自己喜愛的風格之間做出平衡和取捨。他直言:“選擇推廣自己喜愛的品牌是會更辛苦,因爲不一定會被大衆接受。在潮服這一行堅持下來的人都不容易,店鋪經營、資金鍊維繫、推廣運營、團隊組建、應急公關每一步都不能鬆懈。”





Cream的其中一個譯意是精英, Mart是平臺,Jason把兩個單詞連在一起,創造了一個新單詞Creamart,意爲“精英們的藝術”。“Creamart不單單是衣服買賣場所。我很喜歡和餐飲、創意視頻、地下音樂人等等進行跨界合作。” Jason說道。成立近一年,Creamart已經和SERAPH SIN、SALUTEHK等品牌聯合舉辦超過十次Crossover活動,在廣州潮人圈裏引起了不小的動靜。







SERAPH SIN x Creamart POP-UP Opening Party



 



Creamart x SALUTEHK POP-UP





從左到右:Alan小熊、LVXI主理人-BENZO、Remedy主理人-猿、Creamart主理人-JASON

生活中,80後的Jason內心還停留在青少年叛逆期,而他將叛逆呈現在服裝上。不同於搖旗吶喊,Jason在做的似乎是一種心照不宣。很多話沒有必要真的印上一句口號說出來,他希望通過造型、細節元素營造出來的感覺,傳達信息給特定的人。他也很願意吸納國內外優秀的街頭潮牌,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





每個人的穿衣尺碼不一樣,差1Cm都失之千里。Jason對選品每1Cm的錙銖必究,累計每1Cm的努力,一步一腳印地成長,希望讓Creamart在街頭潮服領域走到更遠的Km。

我的工作就是好好生活

—— The Poem 主理人:阿詩

生活方式就是爲生活加一點什麼。我希望能將自己喜愛的生活體驗傳遞和分享給更多人……





不似太古匯人來人往,The Poem選址天河老居民區。“The poem是經營生活方式的店鋪,當然要回歸有生活味道的地點……”阿詩希望顧客來The Poem就像平常在家一樣休閒放鬆。





穿着一身白裙的阿詩看似文靜柔弱,實際女子力滿滿。大學時期,她到德國交流學習,在那段時間裏,阿詩積極融入本地人的生活去感受當地地道的生活文化。當時,她就萌生了通過開買手店,把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和體驗分享給更多人。後來,曾擔任太古地產公共關係主任的David Wong建議阿詩到日本學習零售業態,吸取更多經驗。當阿詩去日本學習,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後,David 鼓勵她開設生活集合店,併爲這家店起名爲與阿詩的名字相呼應的“The Poem”。





The Poem是一家不斷提供有趣生活新體驗的生活風格店。阿詩的目標是把全世界優秀的獨立小衆品牌帶到廣州,爲顧客的生活帶來不一樣的色彩。在這裏,你可以選購阿詩從各地細心挑選的簡約有質感的生活好物,悠然享受早午餐,翻閱書架上的小衆雜誌。





關於The Poem,阿詩的家人曾經不認同,“我媽在裝修時來了一次,她當時要求我立刻轉租。”她開着玩笑說出來。經過近一年的經營,父母也慢慢看到了女兒的成長,接受了阿詩職業生涯的轉換。曾經非常在意自己背上胎記的她,在一位服裝設計師的鼓勵下,大方穿着大露背。現在的阿詩認爲,自信何必依靠他信?女人的美何需要依附他人的評分,何需在意他人的眼光?只要自己不否認自己,露出背上的胎記又怎樣呢?每個人都不一樣,悅納自己,做自己才最重要。





阿詩與好友一起自信地穿露背裝。

作爲買手,有着巨大的選品壓力,爲此阿詩會不定期到香港、意大利、日本體驗生活,接觸大量品牌,瞭解消費者心理。一邊廂,阿詩說:“時尚不斷在變,消費者也不斷在成長,我們必須努力快人半步。” 另一邊,在今天網絡資訊快速屏霸的強勁勢頭下,The Poem仍堅持通過報紙傳遞、分享信息,感受一種悠閒慢生活。





談及廣州的時尚,她說:“就像老廣喜歡穿休閒的拖鞋、短褲逛太古匯,廣州人的時尚只是更注重個人的感受,追求細節和舒適。”

店內一名咖啡師,以前是典型的城市“流浪者”,因爲The Poem,選擇了定居廣州。這讓阿詩頗爲感動。作爲一名生活方式的傳遞者,她成功讓身邊的人找到令自己滿意的生活方式。

記者手記:

世人眼中,時尚買手走在潮流的浪尖,風光無限,但背後他們的努力與辛酸常被忽略。相信在Lia、Jason和阿詩心中,美可以是小禮服上光滑的絲質綢緞面料,是球鞋故意做舊的鞋面,是三文治裏的自制奶油。時尚姐相信,正是對美的追求,讓他們一直堅守在買手的崗位上,堅持着自己心中的那一點關於時尚的理想。

記者:HUMAN LIANG

攝影:徐媛媛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微信公衆號:iTrendsGZ

一個接地氣,唔使扮嘢的時尚生活指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