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講中國的和平崛起,強調的是我們沒有像西方國家那樣,通過戰爭,通過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去掠奪原材料,去剝削勞動力,去傾銷自己的產品,這是西方國家的做法。觀衆2:張教授你好,我的問題是中國從領先、落後然後到趕超,事實上伴隨着流血和犧牲的經歷,能否認爲中國的崛起是完全的和平崛起。

“強大的國防是中國和平崛起的基礎。西方國家,從我們這麼多年打交道的過程來看,他們最承認的就是實力。如果你沒有實力,他們就會欺負你。看一下當時中英香港談判,之前英國人是不想談的。撒切爾夫人出了她的回憶錄,第一個問題就是問她的國防部長,我們能不能保持香港的安全?她的國防部長說不可能,沒有這個實力。”

在5月20日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的第十九期節目中,張維爲教授講述中國和平崛起歷程,解釋這一歷程得以實現的八項原因。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對答部分,以饗讀者。

駱珺(節目嘉賓、新華社記者):從最近的輿論中能夠感覺出來,大家對於西方到底如何看待中國,中國又應該怎麼樣去理解西方這個問題還是非常關注的,也有很多的思考,我想簡單分享一下自己在工作中所遇到的事件。2012年,蘇格蘭正式宣佈要舉行獨立公投,當時我去愛丁堡報道這個事情,很多其他的西方媒體,荷蘭的、瑞典的等等,看到中國媒體都特別激動,就像看到大熊貓一樣,暫時不採訪蘇格蘭的事情了,馬上圍上來採訪我們。作爲中國媒體代表,我們也不好迴避這個事情,所以就接受了他們的電視採訪。

他們的提問其實還是非常含蓄的,爲什麼中國媒體會來報道蘇格蘭獨立公投這個事情?他們真正想問的是,你們中國是不是支持蘇格蘭獨立?當時時間很緊,我的回答就是,這對蘇格蘭人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決定,這個決定可能會對英國帶來很大的影響,我們中國媒體也很關心這個事情,所以我們來報道。我坐下之後,邊上的意大利記者馬上跟我說,回答得太好了,他都替我捏了一把汗。從這個事情上,其實你能感覺到,整個西方世界對於中國在各種國際大事的觀點、立場,他們是非常關注的,這是他們承認中國影響力的一個標誌。

但另外一方面,他們對中國還是有很多誤解。比如說他們預設的立場,就是想問中國是不是希望蘇格蘭獨立。我之所以那麼回答,也是想表達,我們中國人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國際上的大事,對世界其他國家都有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這樣一種心態。

葉青林(節目嘉賓、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特邀研究員):今年中國舉辦了海軍建軍70年的海上閱兵式。我看到一篇文章寫得讓我們非常振奮,它說從1949年到2019年,中國海軍終於活成了大國海軍該有的樣子。張老師能不能再具體講講,我們的軍事實力,對和平崛起的過程貢獻了什麼?

張維爲:強大的國防是中國和平崛起的基礎。西方國家,從我們這麼多年打交道的過程來看,他們最承認的就是實力。如果你沒有實力,他們就會欺負你。

看一下當時中英香港談判,之前英國人是不想談的。撒切爾夫人出了她的回憶錄,第一個問題就是問她的國防部長,我們能不能保持香港的安全?她的國防部長說不可能,沒有這個實力。這時候,英國就不得不來跟你談判。而且當時,英國剛剛打了馬島海戰,撒切爾夫人來的時候,心氣蠻高的。但鄧小平非常明確,中國不是阿根廷,背後就是實力上的差異。

1982年,鄧小平對撒切爾夫人說,主權問題不能談判。

我們一定要看到,世界上還沒有出現過一個大國是用和平的方式完成崛起,所以這本身是一個奇蹟。我們一定要充分地看到,這一過程需要大量的智慧。如何處理這些問題,考驗的是決策的水平,也是領導人的水平。一定要有強大的實力,同時一定要有強大的外交,最後才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順利地和平崛起,這是最佳的方法。

觀衆1:張教授,您好。中國在國際上一直宣揚自己是和平崛起,互利共贏。但是西方發達國家不管是官方還是媒體,一直都質疑我們,說我們對外的經濟合作或者援助是一種經濟侵略和輸出債務陷阱,請問您是怎麼看的?

張維爲:我認爲不能陷入到西方的話語陷阱裏。反駁西方的說辭,一個很有力的方法,就是看第三世界國家領導人,特別是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國家領導人的講話。

BBC採訪博茨瓦納總統,那位總統講得蠻感人。他說很坦率地講,中國給予他的一種尊嚴,是他在西方感受不到的。這是一種平等感。我們的援助項目,會跟他們商量具體的做法,不附加政治條件。唯一的一點就是不能和臺灣發展官方關係,因爲這屬於干預中國內政,不屬於政治條件。

中國在非洲國家做了很多項目,在其他國家也做了很多項目,應該說絕大部分是成功的,而且這些項目帶動了當地發展。只有通過改善民生,逐步逐步來消除各種各樣動亂的根源。

當然西方有一些觀點也值得參考。上次我參加“一帶一路”峯會,聽了一些西方智庫的報告,他們提出來投資風險的問題。我們覺得這與我們的認知不完全一樣,同樣可以拿來借鑑。最重要的一點,千萬不要聽西方的fake news,這些假新聞真的是一塌糊塗,質量非常之低。

去年博茨瓦納總統馬西西訪華時接受央視採訪表示,抹黑中國的都是真正在進行過殖民統治的國家,中國從未對任何非洲國家進行過殖民

觀衆2:張教授你好,我的問題是中國從領先、落後然後到趕超,事實上伴隨着流血和犧牲的經歷,能否認爲中國的崛起是完全的和平崛起?

張維爲: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概念要清晰。我們講中國的和平崛起,強調的是我們沒有像西方國家那樣,通過戰爭,通過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去掠奪原材料,去剝削勞動力,去傾銷自己的產品,這是西方國家的做法。中國則是一直通過自己的發展,通過內生的動力,通過與外界之間的聯繫,實現與世界合作共贏,這個大勢是肯定的。

即使講到流血與戰爭,確實要分清兩個概念,一個是正義的戰爭,一個是非正義的戰爭。一直到1949年4月,西方軍艦還在我們的長江裏遊弋,這是帝國主義,是炮艦外交。過去英國軍艦就停在上海,停在黃浦江,背後是中國的戰爭賠款,英國人赫德管着關稅,關稅裏邊首先把中國要付的戰爭賠款全部扣掉,那個錢才能給中國。背後就是西方軍艦在這裏,如果中國不這樣做,就會被開炮。

所以,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向英國紫石英號開炮,這是歷史性的。我們當時宣佈,解放軍要打過長江,要解放全中國,所有外國軍艦必須在4月之前全部離開長江。但是紫石英號沒有離開,這就是正義戰爭。

我們有流血,我們也有犧牲,但是這是一定要打的。這就是我談到和平崛起的安全保障,這根弦一定要有。大家一定記得2016年的南海仲裁案,美國派了兩個航母作戰羣到南海,時任艦隊司令哈里斯明確說今夜就可能爆發戰鬥。當時中國是怎麼回應的?仲裁案是7月12號正式公佈的,在這之前,中國進行了長達一週的、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海軍演習,我們的前國務委員到美國講,十個航空母艦都來,我們都不害怕。

這就是做好最壞的打算了,否則沒法和平崛起。強大的國防,歷來是中國領導人做重大決策之前首先考慮的內容。這個時間段內會不會爆發戰爭?萬一爆發了,我們怎麼應對?這是我們的底線思維。所以和平崛起絕對不是無憂無慮,而是充滿着危機意識,確保如果帝國主義要發動戰爭,必須讓它付出沉重的代價。

觀衆3:張教授好,主持人好。目前英語是世界上傳播最廣泛的語言,什麼時候我們的漢語,我們的普通話能夠傳播得這麼廣泛,這麼厲害?到時候《這就是中國》節目直接就能讓外國人看懂了,這樣對我們的話語權會否有更好的幫助?

張維爲:首先我覺得使用漢語的人羣本身已經很大。中文怎麼走向世界?首先你要有自信,它實際上跟財富有關,如果中國富裕的人更多,例如中國將來有8億中產階級,那我們中產階級的比例就會比西方大得多。另外就是目前機器翻譯、人工智能翻譯的進展很快,最終肯定能夠有所發展。

英語爲什麼能夠傳播得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過去英國是日不落帝國,後來又是美國比較強大,大家都學英語。語言一旦傳播得很廣,就會變得比較簡單易學。過去我們學英語,最早的是VOA的Simple English(簡單英語),比方說500個單詞,就可以編出一個故事。

所以我覺得中文如果要下決心向外推廣,也可以考慮搞簡單中文,比方說多少個漢字,就能把故事講圓。我常跟老外說,學中文的好處很多,它有豐富的哲理,每個成語後面都是一個哲理的故事。

隨着中國崛起,學中文的人會越來越多。如果再做點努力,有個簡化中文,更多人會加入。現在還有各種方式,可以通過音樂,通過唱歌,通過表情包,隨着新技術的發展,通過翻譯機等東西,我覺得這個關可以過的。

觀衆4:張教授,主持人好。之前美國前總統卡特說,美國現在越來越走下坡路,是因爲他們從二戰到現在爲止,只有16年的時間是沒有打過仗的。而中國的發展幾乎沒有打過仗,我想請問一下和平發展是不是更加有前景?

張維爲:這個故事實際上非常好,就是特朗普總統打電話給卡特,問他中國要超越我們了,美國該怎麼辦?卡特說這個道理很簡單,我們天天在打仗,總共花費了3萬億美元。如果從中拿出1萬億,就足以建設一流的基礎設施,但是美國卻沒建。中國40年沒有打仗,天天搞建設,所以就超越我們了。這基本是他的原話。

我覺得他很好地總結了和平與發展所代表的時代潮流。中國抓住了這個潮流,而美國人去抓顏色革命的潮流,要把整個阿拉伯世界民主化,參照美國的模式,結果是做了非常愚蠢的事情。我覺得卡特畢竟是一位90高齡的政治家,經歷過這麼多風風雨雨,講了一些非常真心的話,對特朗普可能會有點觸動。特朗普也不想打仗,但他背後有強大的軍火利益集團,它並不是一定要馬上打仗,但是要製造各種各樣的原因來賣武器,這是它主要的財源,是美國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要解決軍火利益集團對美國政治的綁架。

中國今天這個規模,坦率地說,任何國家,包括美國,要用武力來侵略和征服中國,是不可能的,沒有任何勝算的可能。所以我覺得這一點我們要非常自信。這將會改變世界,因爲世界第一次有一個熱愛和平的大國,同時又是有強大國防力量的大國,推動世界範圍內的合作共贏。

這一情況在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出現。我想這將影響和改變世界。(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