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文/刘应龙

在中华历史上,曾有这么一个国家,据《山海经》记载,那是在唐尧时期,当时有一个非常擅长占卜的人,他既能帮人消灾吉祥、祝福延寿,又能料事如神、通晓生死存亡,而这个人就是巫咸。尧帝对他十分看重,将他尊为神巫,奉为良相,还让巫咸受封于灵山。并且,等到巫咸死后,又将他葬于灵山之中。不仅如此,为了纪念他,尧帝还将巫咸生前所居住的地方赐名为巫咸国,让巫咸的子孙巫贤等人子承父业,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因此,这里也成为了巫文化的发源地。

2.jpg

3.jpg

在中国版图上,曾有这么一个地方,据《山海经》记载,在那里生活的人们不用耕作也有享用不尽的美食,不用纺织也可以穿上精美绝伦的服饰,这个国度就是巫咸国,这个地方就是巫咸国的本土和首会所在地——宁厂(现今的重庆市巫溪县宁厂镇)。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上天给了他们取之不尽的宝藏——盐泉。

4.jpg

5.jpg

盐在当时珍贵无比,盐泉所在的大山被人们命名为宝源山,巫咸古国也随之在大宁河畔兴起,成为了一方富庶之地。清澈的大宁河水,伴随着纯白的宁厂盐泉,养育着世代宁厂人。据史料记载,到清乾隆三十七年,宁厂全镇已有336眼灶,均燃熬盐,有“万灶盐烟”之美誉,1949年前后盐厂还有99眼灶。目前古盐场遗址有68眼灶址,保存完整的15眼,制盐厂房近3万平方米。

6.jpg

7.jpg

宁厂古镇是三峡地区古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和摇篮,堪称世界的“上古盐都”和世界手工作坊的“鼻祖”。古镇依山傍水而建,青石街道逼仄,吊脚楼、过街楼等古建筑和民居沿后溪河蜿蜒延伸达3.5公里,俗称“七里半边街”。古镇有4000多年的制盐史,一年四季场上人来人往,河上百舸争流,形成了“商贾云集、万灶盐烟”的奇观,有“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的美誉。

8.jpg

9.jpg

10.jpg

直至今时,行走在宁厂古镇老街上,大宁河岸峭壁上栈道的遗址、河畔一溜七里半边街的建筑,无不印刻着宁厂古镇作为曾经的制盐基地和贩盐中心的昔日繁华,旧时盐运码头和街上“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的景象,在穿行于古镇街巷间跃然浮于眼前。

11.jpg

12.jpg

13.jpg

如今,盐泉仍在,辉煌已逝。自上世纪70年代,随着盐卤浓度降低,制盐费用增加,宁厂制盐不敌各类低成本制盐工艺的冲击,几番挣扎后,宁厂沿袭四千年的制盐工业,最终没有逃离成本法则的舍弃。不再有“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的繁荣,也没有了商贾云集、万灶盐烟的兴旺。

14.jpg

15.jpg

随着盐业的没落,古镇一步步从衰败走向破败,商业萎缩,人口锐减,墙壁颓废、柱头孤立、房梁歪斜。破败街道两边,只余高龄老人坚守在黑漆漆的老屋中,偶见稚龄小儿欢笑奔过眼前,为沉寂的古镇带来些许生气。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尽管宁厂古镇被评为历史文化名镇,并誉为“上古盐都”,但不同于其他名镇的通过历史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发掘、包装、推广,最终焕然一新,游客趋之若鹜………,这个承载着四千年巫咸文明的宁厂古镇,只能静静地屹立在后溪河两岸,等候着她凤凰涅槃的那一刻。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据悉,当地政府的已经规划,将按照上古盐场时代的建筑复建宁厂古镇,辅以渝东民居吊脚楼,再现五千年制盐史鼎盛时期的风貌,将其打造成为“盐巫”文化体验核心景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