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梁迎來利好,種植面積或提高

2018年商務部發布第38號公告,對原產地美國的高粱進行臨時反傾銷。

高粱,做爲我們國家的重要糧食,用途廣泛,在全球穀類作物貿易中佔有重要地位。2014年以來,中國成爲了全球第一大高粱進口國,進口量價佔全球70%以上,主要進口高粱流向飼料企業。

2018年高梁迎來利好,種植面積或提高

近年來,高粱受到進口低價的衝擊,種植面積持續下滑,面對我國高粱產業現狀,此次實施的反傾銷措施又會帶來什麼樣的機遇?

由於國產大豆,玉米的價格高企,低價進口高粱作爲飼料原料受到越來越多的飼料企業青睞,而國產高粱因價格與進口高粱相比處於高位,2014年以來我國高粱種植面積及產量都出現了整體下降。2018年高梁迎來利好,種植面積或提高究竟價格差距有多明顯,才讓進口高粱如此任性的進入國內呢?一組數據就一目瞭然,2014年我國國產高粱產區出貨平均價格爲2414元/噸,而同期美國進口高粱中國港口提貨均價爲2225元/噸。2017年,國產2269元/噸,進口1800元/斤,尤其是在飼料行業整體利潤有限的情況下,降低成本自然是重要環節,追捧高粱更是無可厚非。

  但我們不能忽略的重要環節就是農戶,外部市場衝擊讓原本脆弱的農戶更加艱難,2014到2016年國產高粱農戶種植畝產收益分別僅有514、421、380元每畝。2017年儘管受到進口高粱定向銷售檢查以及2018年對於進口美國高粱反傾銷審查,進口數量有所減少,一定程度上支撐了國產高粱價格上漲,種植收益有微幅增加,但也僅有610元/畝,比較收益依然不理想。

  毋庸置疑,國產高粱受外部衝擊,產業困難重重,關鍵時刻國家適時啓動對美國進口高粱反傾銷的調查,到最終裁定,自2018年4月18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產於美國的高粱時,應依據本初裁決定所確定的各公司的傾銷幅度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裁定的保證金比率178.6%,此舉贏得了國產高粱產業集體掌聲,接下來美國進口高粱的進口成本將大幅增加,按照當前國產高粱和玉米的合理價格,基本將抑制住美國高粱的進口量,喪失其進入中國市場的可能性。本次裁定政策徹底實施之後,國產高粱市場將迎來春天。

時隔數年,國產高粱能否揚眉吐氣,在2018年高粱種植季節的來臨之際,國產高粱種植戶面對進口低價的衝擊相對較少,國內高粱種植將會健康、有序的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