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纔看到這部紀錄片,真實有深度,只有真正瞭解農村的人撲下身子才能拍出來。我看的深有觸動,流淚只是感動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影片帶給我的思考。

鄉村到底是什麼樣子,在城市打拼的來自農村的孩子們想我一樣也行已經模糊不清了,又或者我們根本也沒有深入瞭解,我們只是年少時在鄉村度過。

紀錄片《鄉村裏的中國》,豆瓣評分高達9.2,我看哭了,推薦給你

掌聲送給本片導演焦波

從2012年龍年立春到2013年蛇年春節,多年來一直傾心鄉土題材的攝影家焦波帶着他的“85後”團隊,在杓峪村裏呆了整整373天。一個農曆年裏,他們拍攝了將近1000個小時的素材,最後剪輯出一部不到兩個小時的紀錄片《鄉村裏的中國》。這部潛心創作的紀錄片先後斬獲獲得獎項:

十五屆中國廣播影視大獎電影華表獎優秀紀錄片獎

第20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中國最佳紀錄片大獎

2013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最佳紀錄長片獎

第三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評委會大獎

2013中國鎮江西津渡國際紀錄片盛典金山獎最佳長片紀錄片

第19屆中國電視紀錄片評選長片年度作品大獎

第19屆中國電視紀錄片評選長片最佳音效獎

中央新影集團星花獎年度作品大獎

中央新影集團星花獎評委會特別獎

《新週刊》2013中國電視榜最具鄉土本色紀錄片獎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3年優秀紀錄片

半島國際電影節入圍

"2013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獲得"最佳紀錄

紀錄片《鄉村裏的中國》,豆瓣評分高達9.2,我看哭了,推薦給你

焦波老師也是山東淄博人,熟悉的人,熟悉的鄉村,纔有影片的深度。片子是焦波從廣電總局接的“命題作文”。要求是:不要拍成一般意義上的宣傳片,也不能拍成消極灰暗的東西。

拍攝地點選在了杓峪村,它屬於淄博的沂源縣,離焦波的家鄉大概100公里,不大不小,不窮不富。焦波認爲,最普通的村莊才最典型。這裏的方言、風俗、生活習慣,他也更熟悉,拍攝會省點兒事。30年間,焦波老師陸續拍了他們12000張。名爲《俺爹俺娘》的攝影專題以親情打動了無數人。交流往往從這樣一句話發軔:“噢,你就是那個‘俺爹俺娘’啊!”

村裏的文化人

167戶人家的村子,只有一個人看《新聞聯播》。這個人叫杜深忠,村裏唯一一個頗具文藝氣質的農民。年輕時當過兵,參加過魯迅文學院的培訓班,寫過小說,但終究沒能改變命運。他的夢想和現實之間的反差,成了攝製團隊的重點拍攝內容。

紀錄片《鄉村裏的中國》,豆瓣評分高達9.2,我看哭了,推薦給你

“都說農民對土地有感情,實際上我對這個土地就沒有一點感情。咱就是沒有辦法,無奈……花十分代價以後得不到三分收入,我覺得熬這個時間都熬得很心疼。”這是杜深忠的名言。

在村裏,他是一個被邊緣化的對象,生活方式與鄰居們格格不入。焦波說杜深忠“身上體現了農民少有的對精神領域的追求”,這種追求卻沒有給他帶來什麼好處。鄰居們嘲笑他的貧窮與不務正業。天天弄本書在手裏頭看,沒事就在磚頭地上練毛筆字,還非要花幾百塊買個琵琶彈。這不把農活全耽誤了麼?

紀錄片《鄉村裏的中國》,豆瓣評分高達9.2,我看哭了,推薦給你

我們從老杜身上看到了農民的掙扎和痛苦,對土地的愛恨交加,可以說中國千千萬萬的村莊,每一個村莊都有至少一個這樣的老杜。當他們的夢想破滅,城市裏又有一個個老杜的兒子在打拼。

村裏的當家人

“幹一年支部書記,也就是賺了一肚子酒。”48歲的村支書張自恩長相很典型:一個紅臉膛的沂蒙漢子,手指粗糙,肚子明顯隆起。農村的矛盾錯綜複雜,他做村民工作的場合,經常是在酒桌上。從經濟糾紛到兩口子打架,把人拉到一起,幾盅散白酒下去就容易擺平了。連勸帶開導,有時還得加上幾句嚇唬。他的尷尬和強勢,都被攝製組攝入了鏡頭。

張自恩在部隊當過四年後勤兵,退伍回鄉後,從2002年起擔任村支書至今。他工作熱忱,一張圓臉上常掛着憨笑,在村中費力斡旋。焦波覺得,張自恩表現了中國基層治理的生態,“他或許不是優秀村官代表,但肯定是個有代表性的村官”。

紀錄片《鄉村裏的中國》,豆瓣評分高達9.2,我看哭了,推薦給你

鏡頭追隨張自恩的身影,記錄下了整個村莊的軌跡:村口因修建小廣場砍樹,村民和張自恩起了爭執;爲了讓村裏脫貧,張自恩不斷去旅遊開發公司尋找機緣;村民張光愛與張光學的糾紛愈演愈烈,張自恩在中間反覆“滅火”;更有村民懷疑張自恩貪污,不斷上訪要求查賬……

村官兒不好當,大部分人都看過電視劇電影裏的村官形象,都流於表面,充滿想象。這一次,我們真實地看到一個鮮活的村裏的一把手。他是中國最底層的幹部代表,村子裏的大小事都得他處理,表面上看他粗粗拉拉、大大咧咧,其實很無奈、很落魄,經常焦頭爛額。

村裏的第二代

以杜濱纔等人爲代表的村裏年輕一代的命運,則是該片的另一條主線。

杜濱才四歲時,父親杜洪法患精神病,母親另嫁他鄉,他由父親撫養長大。杜濱才自小刻苦,考入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後,還曾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是父親唯一的驕傲。

紀錄片《鄉村裏的中國》,豆瓣評分高達9.2,我看哭了,推薦給你

而對於家,杜濱才的感情是複雜的。片中他對父親說:“我不願意回這個破家,這個破家對我來說一點好處都沒有!”

也同樣是他,在杓峪村第四屆春節聯歡會上,含淚唱了一首《父親》:“總是向你索取,卻不曾說謝謝你。只到長大以後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離開總是裝作輕鬆的樣子……”

片中一個長鏡頭,記錄下杜深忠對兒子的教育:

“一些人說對土地有感情,實際上我一開始對土地就沒有一點感情。”他把曾經在父母墳前對焦波說過的這句話,又砸給了兒子。

“這個土地不養人,咱這裏的這二畝貧瘠土地不養人。所以說我多麼盼望着你成才!”

“你別看我一輩子不成功,不成功的教訓比成功的經驗還說明問題!這是一輩子的心血,一輩子的淚。”

焦波感嘆:“再偉大的演員,也說不出這樣的臺詞!”

紀錄片《鄉村裏的中國》,豆瓣評分高達9.2,我看哭了,推薦給你

中國農村生活標本

曾多次執導央視春晚的金越是這樣誇讚本片的:《鄉村裏的中國》直觀鮮活地呈現了中國農民不同個體的喜怒哀樂、家庭關係和民俗民風,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影片結構充滿張力,故事複雜,線索清晰,畫面樸實,剪輯流暢,同期聲音錄製完美,“是這個時代有記錄意義的、不可多得的中國農村生活標本。”

本片在騰訊視頻有96分鐘電影版可以免費觀看,極力推薦給大家。

焦波老師,我欠你一張電影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