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滌綸長絲等化纖產品迎來普漲,氨綸卻與大行情唱着反調表現持續低迷,華東地區20D氨綸價格卻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約2.27%,40D有光氨綸自3月中旬到現在也明顯下跌

一直唱“反調”的氨綸何時才能“飆”起來?龍頭企業殺紅眼!

儘管氨綸市場表現如此差勁,但是龍頭企業仍然動作頻頻,擴張產能。4月8日,華峯集團年產10萬噸差別化氨綸、10萬噸聚氨酯樹脂和32萬噸環己醇項目作爲重慶市涪陵區重點項目,分別在重慶華峯工業園氨綸項目現場和涪陵金科酒店,集中舉行開工與簽約儀式。

此外,泰和新材在3月23日晚間發佈2018-2022年發展規劃,計劃加大投資力度,到2022年總投資70億元,全面提升其國際競爭優勢。爲什麼這些龍頭企業不懼低迷市場,依然加碼氨綸產能呢?

需求增長速度跟不上產能擴張速度,氨綸短期或維持低迷走勢

自2016年開始,氨綸產能爲66.2萬噸,表觀需求量約爲46.3萬噸,明顯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由於產品同質化現象異常嚴重,爲爭奪市場份額,各企業時常打“價格戰”,導致行業整體盈利能力下降。

雖然2017年來整體市場景氣有所好轉,但由於現階段行業產能龐大,供過於求的局面仍未得到改善。業內人士分析稱,氨綸價格後期繼續下行的空間較爲有限,價格低點或將逐步臨近,但短期仍將維持低迷走勢

當前,氨綸產能依舊在持續增加,據統計,2017年底國內氨綸實際可運轉產能接近75萬噸,較2016年增長6.58%左右,總產量增長至56萬噸。而2018年可實現投料的產能將較2016年增長33.9%,達93.58萬噸

全國氨綸產能產量統計

一直唱“反調”的氨綸何時才能“飆”起來?龍頭企業殺紅眼!

持續擴張,龍頭企業迎來市場發展新機遇

儘管目前中國製造業處於產能過剩階段,但許多大企業仍在新增產能或者兼併重組,從而形成規模效益,提升行業地位。就氨綸產業來說,國內前幾家企業幾乎佔據了市場80%的份額,而華峯與曉星所佔市場份額最多。這些企業均未停止擴張的步伐,像是“殺紅了眼”,暗自比拼,火藥味十足。

部分氨綸企業投產計劃

一直唱“反調”的氨綸何時才能“飆”起來?龍頭企業殺紅眼!

如今,氨綸的應用已經從傳統的功能性織物擴展到服裝面料,從針織品擴展到機織品,從內衣擴展到外衣,從紡織擴展到生物醫療行業、汽車內飾、休閒運動用具等方面。由此可見,氨綸產品的需求將越來越大,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可期,這也是龍頭企業持續擴張氨綸產能的主要原因。

華峯氨綸爲例,該企業2017 年業績同比大幅扭虧,主要由於新增產能投產,公司氨綸產品銷售量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受原料成本推動銷售價格同比增長且價差擴大,由於新增產能技術先進、成本較低,預計毛利率有所提升。華峯作爲國內氨綸行業發展最早、技術最成熟、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伴隨重慶子公司9 萬噸差別化氨綸項目投產,公司行業地位有望進一步提升,規模效益將進一步凸顯

中小企業面臨淘汰壓力,龍頭企業掌控價格

市場競爭格局正在轉變,氨綸行業也不例外。近年來氨綸行業技術、成本優勢進一步體現,伴隨環保高壓,東部沿海氨綸企業均面臨煤改氣的成本壓力,部分落後產能將被淘汰出局。

行業洗牌進一步加速,規模實力弱、技術升級慢、運行成本高的企業將面臨生存危機,行業集中度有望逐步提高。業內人士分析稱,在殘酷的競爭格局下,未來三至五年,5000噸以下的小廠將逐步退出市場

在華峯、泰和新材等企業擴產後,氨綸生產將越來越傾向規模化、集中化。隨着行業集中度持續提高,產能已經向少數龍頭企業集中,未來的市場競爭將主要在龍頭企業之間展開,龍頭企業將掌控市場價格制定權

參考:中國綢都網、興業證券、生意社

編輯:化纖頭條,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