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簾畫是漢族傳統手工藝品,曾被列爲皇家貢品。它既實用,又是美化生活的裝飾品。竹簾畫在精編的竹絲捲簾上繪畫,通常運用具有傳統特色的國畫技法。據記載,重慶竹簾,“細如毫髮密如絲”。光緒年間就發展了油漆彩繪的畫簾。這種畫簾,是用光滑纖細的竹絲作緯線,蠶絲作經線編織而成,然後在簾子的幅面上畫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走獸等國畫,成爲精美的壁飾和窗簾,有濃厚的詩情畫意,極富有東方色彩和民族氣派。竹簾畫在新中國成立後,有了很大發展,不僅受到國內外廣大羣衆珍愛,而且還常常被選爲國家禮品贈送給外國友人和政府首腦,爲國增光。

竹簾畫以當地盛產的慈竹爲原料,竹簾生產以民間手工技術爲主,藉助簡單而巧妙的木結構機械,抽成細如毫髮的竹絲,經過數數道工序的手工製作,織成薄如蟬翼、形似錦帛的獨特竹簾工藝品,並結合書畫、刺繡、植絨等多種表現手法,精工製作出各種形式的掛簾、屏風、裝飾畫及實用工藝品。一件完整的竹簾畫製品,從收取竹子到成品包裝入庫,要經過八十餘道工序的流水作業,需要優秀的操作技術和密切的配合銜接來完成。曾多次作爲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的禮品。

在竹簾畫的基礎上,南充工匠們又加上蜀繡,繪製出竹繡簾。由於畫繡結合,竹繡簾發揮了兩種技藝的優勢,也避免了各自的短處。如在熊貓圖、猛虎圖中,動物的毛髮、人物的衣服等由於蜀繡的針法更加栩栩如生,質感極強,而臉部則採用繪畫技法,其感覺表情更傳神。文中此“山水高仕紋竹簾畫”繡畫簾運用手工工藝將竹子拉成細如頭髮的竹絲,用蠶絲作經線織成竹簾,細密光澤如絹綢,在上面繡了山水傳統中國畫,畫面層次變化,遠近分明。山石多用大斧劈皴,方硬嚴整,氣勢縱橫,形成其獨特的山水畫風。融工藝與繪畫於一體,以弘揚民族藝術爲主題,有很強的觀賞性。人們用其美化家居,饋贈親友,收藏留念。這種有百年曆史的傳統工藝美術品還被選作外事禮品,成爲人們與外界聯繫的友好使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