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持联合研制十多年之后,印度终于对FGFA战斗机说出了艰难的“再见”两字。

虽然有着共同的特征,但在经过十多年的不愉快合作和反复拉锯之后,印度犹如即将毕业的大学女友般斩钉截铁地说“我们不合适”。2010年,苏霍伊设计局的PAK-FA战斗机首飞,并向印度隆重推荐了这种飞机。然而印度方面对此的反馈是PAK-FA战斗机并不合适,并随即提出至少50处改进意见。

按照印度方面的要求,FGFA战斗机应该具备优秀的隐身能力、有强大的发动机、可以同其他战场系统进行实时的信息交互、雷达系统应该足够强、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这个项目由印度和俄罗斯共同完成,两者共同承担风险。但随后印度和俄罗斯在FGFA战斗机项目的主导权上产生争论,以至于长期以来推进过程非常缓慢,一拖到现在就过去了十几年的时间。

FGFA战斗机模型

俄罗斯原本想直接提供PAK-FA战斗机,然而印度并没有买账。

在双方联合研制五代机项目的合作框架之下,印度将采购127架FGFA战斗机,其合同总价值至少为86.3亿美元。而印度决定不再参加FGFA战斗机联合研制项目,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对于苏霍伊公司而言,80多亿美元的订单不是笔小数目,造成的空缺可能只有依靠出售苏-35战斗机或者苏-57战斗机出口版来弥补。而对于印度而言,这相当于浪费了十多年五代机的研发时间,损失同样非常巨大。

不仅仅是FGFA战斗机项目出现巨大的问题,印度同俄罗斯的其他军事技术合作也遭遇重重挫折。在“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的维修方面,印度已经开始同乌克兰方面进行接洽,准备一脚踢开俄罗斯。在S-400防空导弹系统方面,印度同俄罗斯仍在发生着激烈的价格拉锯。这一系列不愉快的因子,让印度对俄罗斯的信任不断锐减。

印度的两大难产飞机,FGFA战斗机和LCA战斗机,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都有参与。

此外,印度的很多装备领域,已经有很多其他的军事技术强国来渗透。法国提供了“阵风”战斗机,“鲉鱼”级潜艇鲸吞着“基洛”级潜艇的市场空间。美国的军火巨头瞄准这个国家,其战略运输机和反潜巡逻机已经逐步将俄罗斯挤出,而且在提供技术方面更加开放,甚至愿意在印度本地开建厂房。印度显然不想再像过去那样受俄罗斯摆布,它需要获得主动权,同时也需要逐渐培养起强大的国防工业。

然而对于那些张开着血盆大口的军火商,印度也并不是全部都接纳,因为之前同俄罗斯合作的教训太深刻了。不仅仅是同俄罗斯联合研制FGFA战斗机,印度也排除了从美国进口F-35战斗机的可能性。而印度空军的五代战斗机则得寄希望于本国的AMCA战斗机项目。这么做其实很有破釜沉舟的气势,因为AMCA战斗机目前还处于模型和设计图纸状态。至于搞不搞得出来,能不能满足印度空军的需求,显然印度自己也想说,请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印度也排除了采购F-35战斗机的选择,颇有点破釜沉舟的味道。

同FGFA战斗机一样,PAK-FA战斗机虽然接近服役,但研制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大的波折。

印度寄予厚望的,是这种目前处于模型状态的隐身战机,能不能造得出来,存在着很大的疑问。

长期的压榨,既可能会培养出一名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患者,同样也有可能激起对方的强势反弹。至少在冷战结束后的这20多年时间里,印度长期是俄罗斯军工企业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患者,但现在它终于觉醒了。俄罗斯军工企业如果再用以前同样的办法同印度做生意,那么未来它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FGFA战斗机这80多亿美元的订单。

印度的军火市场,将迎来群雄并逐的时代,那种俄罗斯军工企业吃独食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