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一勞動節”即將到來,在節日前夕,馬鋼第一鍊鐵廠九號高爐於今天上午10點從巨大的熔爐中產出最後一爐鐵水,10點30分,九號高爐正式封爐,完成了她一個甲子的歷史使命!

馬鋼公司領導和工人代表宣讀文件

昨夜最後一爐鐵水緩緩流動着

爐前工在鐵水前作業,迸出耀眼的鋼花

爐膛中燃燒着熊熊烈火,那曾是新中國鋼鐵行業的希望之火

最後一爐鐵水從巨大的熔爐中緩緩淌出

馬鋼一鐵總廠是馬鞍山市歷史最悠久的工廠之一,是馬鋼發展的基石。馬鋼從這裏誕生,城市從這裏崛起。60年前,全國各地一批又一批建設者帶着改天換地的壯志豪情來到這裏,他們風餐露宿,人拉肩扛,在日僞遺留下的廢墟上,煉出了華東地區第一爐鐵水,一舉終結了華東地區有礦無鐵的歷史。

從今天起,這座毛主席曾經兩次視察過的九號高爐將正式封爐!鍋爐日夜生產着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還有小火車拉着裝滿鋼水的容器緩緩走過的場景。

馬鋼職工在紀念牆前攝影留念

我不懂鍊鋼,但我想60多年了,鍊鋼工藝早已升級換代,這種古法鍊鋼肯定已經被時代所淘汰,這裏更多的是種象徵意義,就像趙州橋,上千年了,還能通行;都江堰,二千多年了,還能發揮作用。這裏也必將成爲歷史文物,成爲馬鞍山人永遠不會磨滅的奮鬥印記!

九號高爐時代記憶

毛澤東主席生前對發展我國的鋼鐵工業傾注了滿腔熱血,他從戰略的高度和戰術的深度,多次上礦山、登爐臺, 調查研究。

對地處安徽省長江南岸的馬鞍山鋼鐵公司,毛主席先後兩次乘火車、坐輪船進行了考察。

一次是1958年9月20日,這天下午3時許,毛主席乘坐的火車來到馬鞍山。他沒有休息,下車後直奔馬鋼第一鍊鐵廠正在興建的5座中型高爐工地,健步登上了剛剛建成投產的9號高爐爐臺。他認真地看,詳細地問,還從工人師傅的手上接過探火鏡,冒着高溫對着高爐風口,聚精會神地察看爐內冶煉情況。

“這爐子一天能出多少鐵?”

“將來一天能出三百多噸!”

“這樣的爐子有幾個?”

“全部建成後有五座。”

“那麼一年就可以生產60萬噸了。”

……

毛主席扳着手指仔細地問,當時在場的馬鞍山市委書記魏安民認真地回答。

毛主席走下9號爐臺,大聲地對在身邊的安徽省第一書記曾希聖和魏安民說:“馬鞍山條件很好,可以發展成爲中型鋼鐵聯合企業。因爲發展中型的鋼鐵聯合企業比較快。”

第二次視察是在1959年10月29日。

這次是從長江坐輪船來的。毛主席着重看了鍊鋼、煉焦、原料場地和輔助車間,看得認真,問得仔細,給人的啓示,是他老人家既從戰略的全局考慮我國鋼鐵發展的問題,又從戰術的各個環節科學的研究問題。毛主席在三廠區看了土法煉焦之後,深有感慨地說,這也是個辦法,是個過渡的方法,但不是長期的辦法,現在還是要抓緊建設大焦爐。

兩年之後,毛主席在《關於(政治經濟學)一書的講話》中又提及馬鋼,說它附近有煤有鐵,條件很好,以後還會更大發展,這就是得到級差地租的利益。

在通往馬鋼一鐵廠的大道上,往日的土路、工棚已不復存在。大道兩邊,高樓林立,工廠連片,這條路也因毛主席乘敞篷車檢閱過鋼鐵大軍,早已被命名爲幸福路了。

一位曾經在九號高爐旁參加生產建設的“老馬鋼”感慨:離開馬鋼已經十多年了,但九號高爐鋼水出爐的景象總時常在眼前浮現,這裏記錄了一段青春記錄了一段歷史。

馬鋼九號高爐的時代印記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在當時生產生活條件落後的情況下我們馬鞍山英雄兒女自立、自強、頑強奮鬥的時代精神,值得我們致敬、學習!

參考文獻:《馬鋼一鐵廠志》、《五十年回眸:毛澤東視察馬鋼45年週年紀念》 、原馬鋼二鐵廠車間主任、馬鋼鐵合金廠廠長王蘭溪同志工作筆記

謹以此文

獻給爲我們這座城市成長建設

奉獻青春熱血的

兩代英雄兒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