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早发现公转自转的人可能是辛弃疾, 比哥白尼提前三百年

1.jpg

辛弃疾抗击金兵一战成名 后写《鹧鸪天》回忆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完颜亮看见柳永《望海潮》之后带领百万大军南下侵宋,后方空虚,不堪金人压迫的北方汉人纷纷起义。济南壮士耿京被推举为山东河北义军统领,自称天平军节度使。

耿京帐下各路豪杰济济一堂,让人仿佛看见当年水泊梁山的盛况,但是沂蒙山区有伙强盗多次拒绝归降,他们的首领义端是个武艺高强的少林和尚。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自告奋勇去见义端。辛弃疾是耿京的济南老乡,他的祖父是已故北宋朝散大夫、开封知府辛赞。耿京不喜欢这种官宦子弟,但念在辛弃疾散尽家财招来两千兵马的分上让他做了掌书记。

义端随即答应参加义军,可是没过多久他又带领部下连夜叛逃,顺手抄走耿京的金印。耿京认为义端是辛弃疾招来的人,辛弃疾应该负责追还。辛弃疾一言不发,带领麾下壮士飞身上马。义端远远看见辛弃疾追来,束手就擒。他说:“我能看见一个人的前世今生,知道你是青兕神牛转世,万夫莫敌。我不是你的对手,希望你能饶我不死。”辛弃疾没有理他,斩其首回报耿京。耿京对辛弃疾刮目相看。

虞允文在采石大败完颜亮后,退往扬州的金兵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被部下刺杀。耿京觉得这是前后夹击金兵的大好时机,派辛弃疾南下联络宋军。辛弃疾完成使命后随即北返,途中听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他不但没有掉头南下,反而带领几十名随行壮士来到张安国大营外。

这天晚上张安国在中军帐设宴招待金兵将领,重金请来契丹歌舞团助兴。有个契丹舞女玉貌绮年,顾盼神飞,张安国看得目不转睛。他偶尔转头观察金兵将领。这个金兵将领锦帽貂裘,外表看起来和其他女真人没有两样,可张安国总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正在这时,金军将领转过脸来,笑逐颜开。张安国吓得魂飞天外。他怀疑自己喝多了酒两眼昏花,做了一套眼保健操之后定睛再看。这回他确定无疑,坐在他身边和他一起欣赏歌舞的正是他最忌惮的辛弃疾。

辛弃疾见部下已经吃饱喝足,说声“走了”,挟持张安国上马。张安国的亲信试图上前营救。辛弃疾用长枪指着他们说:“大宋十万大军已经把这里团团围住,你们如果不想和金人同归于尽,最好抓紧时间逃跑。”张安国的亲信将信将疑。辛弃疾转身押着张安国缓缓离去。张安国的弟弟张安邦持刀暴起。辛弃疾头也不回随手反击。这一枪击中张安邦的护心镜,张安邦倒飞出去当场昏死。

张安国的部下群龙无首不敢追赶。辛弃疾日夜兼程,把叛徒张安国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一路上他收容散兵游勇,到达淮扬时已经拥有千军万马,金兵将领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带兵横渡长江。

2.jpg

中年以后,壮志未酬的辛弃疾曾经写了一首《鹧鸪天》回首这段往事: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壮志未酬的辛弃疾 出于无奈写出千古名句

我们眼里的辛弃疾文武全才,但他做词人纯粹出于无奈。他最大的心愿不是舞文弄墨而是保家卫国。辛弃疾的弟子范开追随师尊多年,他最清楚辛弃疾的抱负。他在为辛弃疾的《稼轩词甲乙集》作序时说:“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方将敛藏其用以事清旷,果何意于歌辞哉,直陶写之具耳。故其词之为体,如张乐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又如春云浮空,卷舒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无它,意不在作词,而其气之所充,蓄之所发,词自不能不尔也。”

3.jpg

乾道三年(1167)辛弃疾改任建康府通判,闲暇登上建康赏心亭,写下名作《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乾道七年元宵节,正在司农寺值班的辛弃疾听到街上笑语喧哗,看见游人络绎不绝,走出官舍体验杭州的元夜。从他的《青玉案》可以看出,当晚他曾和一位神秘美女浪漫相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jpg

淳熙二年(1175年)四月,湖北茶商赖文政发动起义,随后转战江西、湖南,多次打败镇压的官军。南宋朝廷这才想起辛弃疾的军事才能,任命他为江西提刑,带兵镇压茶商军。他在江西做提刑数年,看见江西山水清明,开始求田问舍准备归隐。那首脍炙人口的《菩萨蛮》就写于这段时间。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从南下到归隐正好二十年,当年一往无前的英雄少年已经进入忧患中年。想起往事前尘,他感慨万千。

写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壮志未酬的辛弃疾 出于无奈写出千古名句

辛弃疾或最早发现公转自转 比哥白尼提前三百年

宋词自苏东坡开始“以文为词”,即用散文的写法填词。这样做本身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是很有意义的尝试,但如果才能有限或过于随意,就会流荡不可收拾。辛弃疾接过苏东坡豪放派盟主的大旗,因此也把以文为词发挥到极致。

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中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也。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卮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直到陈亮和刘过等人寄来贺寿诗词,辛弃疾才发现自己已经行年五十。五十岁是人生的一道坎,无论你有多么壮心不已,都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是烈士暮年。辛弃疾以《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抒发自己的忧愤:

“细把君诗说:恍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千丈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消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晚年孤独无聊的辛弃疾经常把云山松竹想象为自己的友党,经常在喝酒的时候自言自语,看起来似乎有些精神失常。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如果你认为这首《西江月》还不够癫狂,不久之后的中秋之夜他又一次突发奇想。

5.jpg

写下《木兰花慢》: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这首词是中国古代最有想象力的诗词之一。辛弃疾似乎已经发现月亮是地球卫星以及地球公转自转,这比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前三百年。

(作者:李晓润,本文转载自《断鸿声远长天暮:回到宋词现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