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暗藏拉丁美洲遺失過往

英國船隻經常騷擾西班牙人,並把菲律賓人和猶太人帶到了拉丁美洲。圖片來源:BRIDGEMAN IMAGES

如果你走在16、17世紀墨西哥城的鵝卵石街道和熙熙攘攘的市場上,你會看到世界各地的人們:前往阿茲特克廢墟建造大教堂的西班牙殖民者、來自美洲各地的土著居民、非洲人和亞洲人。所有這些人在拉丁美洲殖民地第一次相遇並開始融合在一起。

歷史文獻描述了這種文化融合,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通過分析當今人們的基因組豐富了人們對拉丁美洲歷史的瞭解。在複雜的統計數據和世界範圍的遺傳數據庫的幫助下,研究人員可以更細緻地梳理拉丁美洲的祖先和人口混合情況,並找出細微差別。

研究人員近日在一次會議上報道了相關成果,並在一篇預印本中講述了拉丁美洲的故事。這些故事大部分被遺忘,或者從未被記錄在歷史文獻中。從被奴役的菲律賓移民到被禁止前往殖民地的猶太家庭,各種湮沒於歷史中的記錄慢慢浮現。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人類遺傳學家Deborah Bolnick說:“這讓我們認識到,真正精細的歷史經驗和實踐在我們的基因組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墨西哥國家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實驗室(LANGEBIO)人口遺傳學研究生Juan Esteban Rodríguez的研究思路來源於一個墨西哥掛毯上的線索。從19世紀開始,許多中國移民來到墨西哥,在該國北部各州修建鐵路。在美國邊境附近長大的Rodríguez很瞭解這段歷史,他想看看能否識別出中國移民對現代墨西哥人口的基因貢獻。

但是,當Rodríguez搜索了500個墨西哥基因組的數據庫,並尋找在亞洲人羣中更常見的基因變異時,他發現了一個驚喜。一些來自墨西哥北部的人確實有明顯的亞洲血統,但他們並不是唯一的。在位於美墨邊境以南約2000公里的太平洋沿岸的格雷羅州,也有多達10%的亞洲血統,比大多數墨西哥人要多得多。

當Rodríguez將這些基因組與當今亞洲人基因組進行比較時,發現其與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人有最密切聯繫。

爲了找出答案,Rodríguez和導師、人口遺傳學家Andrés Moreno-Estrada,開始研究歷史記錄,以辨別這些人的祖先可能是誰。他們從研究船舶清單和其他貿易文件的歷史學家那裏瞭解到,在16、17世紀,西班牙大帆船在馬尼拉和阿卡普科港之間航行,運送貨物和人員,包括被奴役的亞洲人。

儘管歷史學家知道這一跨太平洋奴隸貿易,但其受害者的起源卻被遺忘了。

Moreno-Estrada指出,當到達墨西哥時,他們都被記錄爲“chinos”(中國)。他於美國體質人類學家協會(AAPA)年會上展示了這項工作。“我們正在揭露這些奴隸制的祕密故事,以及重新認識那些在一個全新的國家失去身份的人。”

其他研究人員研究了墨西哥殖民時期另一個被邊緣化羣體的遺產:非洲人。在16、17世紀,數以萬計的被奴役和自由的非洲人生活在墨西哥,數量超過了歐洲人,今天幾乎所有的墨西哥人都有4%的非洲血統。人類基因組研究國際實驗室遺傳學家María ávila-Arcos說,在一些社區,這一比例要高得多。她發現在格雷羅州和瓦哈卡州的非裔社區中,人們有26%的非洲血統,並且大部分來自西非。

其他數據也表明,非洲人在殖民時期的墨西哥有強大的影響力。美國南伊利諾伊大學生物考古學家Corey Ragsdale和同事研究了在非洲人中更常見的牙齒和顱骨特徵。他們估計,16世紀到18世紀期間,在墨西哥城的墓地裏,有20%到40%的人有一些非洲血統。“非洲人可能在墨西哥人口結構發展中發揮了很大作用。”Ragsdale在AAPA年會上說。

Avila-Arcos希望利用基因數據追蹤研究對象的祖先,以便定位到特定的西非羣體或地區。在一些參與者中,她也發現了明顯的亞洲血統,這很可能是在太平洋沿岸被奴役的非洲人和亞洲人所形成的社區的折射。

此外,一些歐洲人也帶着他們被隱藏的歷史前往被殖民的拉丁美洲。最近在預印本網站上發佈的一篇文章使用了來自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和祕魯的6500多人的基因數據,梳理了美洲土著和來自伊比利亞半島的多個種羣對拉丁美洲現代基因組的貢獻。“毫無疑問,這是迄今爲止對拉丁美洲人最全面的基因分析。”Avila-Arcos說。

一個驚人的發現是,在地中海東部和北非,特別是西班牙系猶太人中常見的基因變異,幾乎在拉丁美洲各地都有。

該研究組由中國上海復旦大學遺傳學家Andrés Ruiz-Linares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Garrett Hellenthal領導,他們指出,這部分人的祖先能追溯至“改宗者”,即1492年信仰基督教的猶太人。儘管改宗者被禁止遷移到西班牙的殖民地,但仍有人完成了遷移。

對Ragsdale來說,這項工作提醒人們,即使是科學家認爲對移民研究已經十分充分,深入挖掘也能帶來驚喜。“我們對殖民的思考方式被簡化了,忽略了很多微妙之處。”Ragsdale說。

(張章編譯)

《中國科學報》 (2018-04-23 第3版 國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