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能成为一门艺术,与方块汉字象形为主要特征和文房四宝(主要是毛笔)的使用有关。它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书写艺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欣赏和学习书法对了解中国文化,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大有裨益。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各界喜爱书法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有的人造诣之深令人敬佩,可想书法艺术的重要性毋庸多言。

说到书法欣赏,一般理解为非接触式的观赏,欣赏书法作品主要看四个方面:

一是用笔好。五指执笔得法,紧而不死,稳中求活,笔着纸后中锋铺毫,腕肘悬起配合运动,保持笔锋(笔心)常在点画中间运行,运笔要有轻重徐疾,提按顿挫,有如音乐上的节奏与旋律。这样用笔写出来的点画在平面的纸上就能呈现出立体感,而且生动活泼、刚柔相济,具有线条美。

二是点画清。点画的轻重粗细、用墨的枯湿浓淡要有变化、处理得当,落笔收笔圆满周到,讲究“藏头护尾”,来龙去脉交待清楚。这样,点画写活,有势态,有骨力,就能具有动态美,充满生命力。

三是结构美。字的结构安排要横直有绪,变化得当,重心平稳,点画呼应,比例适当,疏密匀称等,使其虚实相生、收放相应,也就是将死的字形写成活的形式。

四是章法美。一幅作品更要讲究整篇的章法(或叫布局)。字与字、行与行,整篇首尾之间必须一气呵成,疏密得当,大小适宜,而且要错落变化,互为照应,全章贯气,多样而统一。

释文: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庄惠民作品评语:此作给人的感觉是每个字都在晃,站不住、立不稳,侧锋太多。从审美而言,一幅成熟的大字行草作品,中锋、侧锋所占的比例为8﹕2较为适宜。该作品几乎每笔皆在追求一定的弯度、弧度,缺少肯定、坚实的笔调,看似婀娜妩媚,实则怯弱飘浮。

作品明显存有米元章印迹,但对米氏的“刷”意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悬挂审读,即有散架左泻之危。“手”、“人”、“病”、“我”、“都”字用笔潦草、随意,笔不入纸,手不逮意,是典型的法度“贫血症”。“间”、“旬”、“问”几乎在同一位置出现相同的字形、字势,用笔是不合适的。建议作者在技法层面特别是在进一步梳理、解读古人笔法上多下功夫。究其源、探其流,使用笔更加规范,落笔更加精准。

相关文章